“西瓜爆炸”让食品添加剂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在过去30年里,食品添加剂得到了爆炸式发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来认为无毒无害的添加剂,现在也发现具有毒性或致癌、致畸作用。
各国管理食品添加剂,最主要的方法是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及人体跟踪实验,及时出台措施,与时俱进。
瑞典
报批必须提供动物实验数据
瑞典纬度偏高,农作物生长期比较短,加工食品在日常食物中占很大比例。众所周知,加工食品受运输、保存和商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离不开各色各样的添加剂。
根据瑞典食品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不得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任何危害,只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某种添加剂获准可在某种食品中使用,并不代表这种添加剂就可以用在其他种类的食品中。一种新的食品要使用添加剂,无论是新型添加剂,还是已获准在其他种类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都需要报批,获批后才能使用。
厂商在申请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有关使用多大比例添加剂才不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数据,其中包括动物实验数据。
瑞典全国上下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控机制。根据分工,瑞典政府食品安全监控机制由三级组成。第一级为国家食品局,第二级为全国21个省级食品安全监控部门,第三级为全国290个市镇当局下设的环境与健康保护委员会。
英国
一岁以下婴儿食品不得含任何添加剂
英国重视科学证据和信息透明。为了回答食品添加剂与儿童多动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一疑问,英国食品标准局首先寻求科学证据,委托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展开相关研究。
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2007年在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报告认为,日落黄等一些色素会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风险。但是,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接到这份研究报告后发布的审核意见认为,这份研究提供的证据有限,不能就此禁止食品业使用这些色素。
在科学证据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英国食品标准局采取了非常具有透明度的处理方式。
食品标准局公开介绍了不同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并建立了一个自愿禁用这些色素的食品企业名单。
目前英国已经有严格规定,一岁以下婴儿食用的食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添加剂。
许多大型食品公司纷纷宣布停止使用包括食用色素、香料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同时也呼吁更多的食品生产商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把停止使用食品添加剂作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首要任务。
美国
即使批准添加仍要定期评估
据统计,美国3亿人口使用了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四分之一。
在美国,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后,隔若干年,其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
例如在1947年和1977年间经常吃美国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几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经被证实确有致癌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因此明确禁用该物质。
美国还广泛推广民间食品安全运动,美国自1906年通过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的法案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仍不时浮现。目前除了政府方面的监管外,民间组织也在自发寻求多种途径来缔造一个更安全的食品供应链。
日本
限定413种添加剂,不在名单不能添加
日本管理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发展而来的。
日本在1947年制定的《食品卫生法》中,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允许作为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限制,当时指定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有60种。
之后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促使日本修改有关法律规定。1955年6月,日本有关部门发现森永乳业公司生产的奶粉混有砷,婴儿饮用后会中毒。调查发现,从1953年开始,森永乳业为了提高乳制品的溶解度并节约成本,开始向牛奶中添加以工业用砷为催化剂的化合物。
以此事为契机,日本政府1957年修改了《食品卫生法》,规定只要是化学合成的物品,不在指定名单范围内就不允许添加到食物中。
经过多次修正,截至2011年3月15日,日本“指定添加剂”名单上的安全添加剂已经达到413种,此外还有“既存添加剂”——419种天然添加剂。
经过长期的努力,日本针对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定已经系统化。制造、进口、使用、销售上述名单之外的添加剂,都属于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
欧盟
食品标签必须列出所有成分
所有欧盟成员国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均需获得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认可。
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成分、重量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并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
德国要求生产商把面包里所有添加剂的成分都标出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