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发展”迎接新挑战——访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
发布:2012/05/18 14:11:31,浏览:1822

专家简历

唐晓芬,女,1948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国务院批准发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质量事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一见面,精明干练的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直奔主题。

长期从事质量工作的唐晓芬,对质量发展有着深切的感受。她说,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对质量工作进行总体筹划部署,推进全社会形成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普遍做法。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把质量振兴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实施。如上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上世纪70年代韩国实施质量赶超计划,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质量提高促进法》,都促进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是靠质量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遵循国际质量发展的规律,把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以质取胜的路子。

据唐晓芬介绍,1996年,人民不断增长的质量需求和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压力,凸显了我国质量水平的相对落后和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国务院审时度势颁布实施了《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提升质量水平,全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以振兴我国质量事业。现在回顾起来,《质量振兴纲要》做出了重大贡献,15年来,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例,从1996年的75%提高到2010年的87.6%。其中,钢材、石化、建材主要原材料产品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当然,我们也有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国质量界的老朋友、国际著名质量专家哈林顿博士就曾以《中国产品要建立质量声誉》为题,恳切地为我们分析了当前情况。哈林顿认为,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已经在世界上赢得了大量的采购商,但是,中国产品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质量声誉和品牌,没有赢得真正的终端消费者。

唐晓芬说,在相对落后的质量状况有了基本的扭转之后,如何推动质量事业科学发展,以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都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出“质量发展”的概念,是对“质量振兴”的承接和深化,是新形势下对科学发展的新诠释。“质量发展”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本意即“质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主要包含3层含义:一是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对环境质量的潜在影响;二是质量要素的不断优化,包括质量政策措施、质量人才素质、质量工作体制、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技术基础、质量发展环境等;三是质量效能的不断增强。从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的效能看,主要是保障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效能看,主要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多层次需求、拉动内需、促进外贸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此,“质量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通览此次《纲要》内容,唐晓芬认为有5个亮点:一是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二是《纲要》明确了“质量发展”方针,设计了“质量发展”目标;三是适应时代特点,创新了质量体制机制;四是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大质量工程;五是在组织落实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

建设质量强国,对我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唐晓芬说,目前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据专家分析和估算,我国制造业质量直接损失每年超过1700亿元,浪费了大量资源,消耗了大量能源,更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提升质量就是最大的节约和环保,维护质量安全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质量强国有很高的期盼。去年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95.1%的公众认为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有必要,其中60.2%的公众表示“非常必要”;55.1%的公众认为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刻不容缓。建设质量强国是此次《纲要》的主题和主线,在此基础上,《纲要》确立了“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至上、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唐晓芬说,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这样的观点——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我们面对的未来是难以想像和不可预知的,肯定不会再是“常规状态”。2011年初,美国质量协会邀请来自33个国家和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150名著名质量专家组成一个专题组进行研究。专题组对决定质量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技术主要要素进行了识别,认为对未来质量最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力是:全球责任、消费者意识、21世纪质量实践、创新等8个因素。

以消费者意识为例,唐晓芬认为,消费者基于自己的知识作出符合自己喜好的最佳购物决策。在互联网流行之前,消费者主要局限于购买本地的产品和服务。现在,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购物,而且还能利用自己的互联网知识,帮助自己了解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企业的状况。互联网促使知识广泛地传播,社会媒体则让信息立即被世人知道。消费者的行为以“电子的速度”作出购买决策。企业必须要以同样的速度来应对消费者的群体行为。这些变化必然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终端营销带来影响,也必然呼唤新的质量理念和质量方法。对我们而言,这些变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纲要》的颁布实施,有助于我们积聚力量,迎接挑战。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