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党委书记、江苏省质量协会副会长 王德明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成了三个热点。一是钱学森之问,即我们国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二是高校创新能力,即我们的科研体制难以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三是高水平大学,即我们国家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热点都涉及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一直聚焦社会舆论,使提升质量成为大学发展的焦点。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质量作为一种价值的体现,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和需要。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现着对学生自身价值、学校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关系,必须满足社会、学生、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这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永远的价值追求。
质量是立校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源。在高校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众多要素中,教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大学效益的原发资源,是大学始终坚守的原则。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永恒的主题,在办学理念凝练、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监控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等关键环节,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于整个办学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深化综合改革,开展协同创新,培育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本科教育的质量品牌。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质量立校
办学理念对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这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管理者来讲,对学校进行任何重大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学校进行重新设计,这一设计是否成功,首要就在于是否形成了能够着眼长远、思路清晰、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长期办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宗旨,并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把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学校自身的质量标准,实现质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一体化。
我校是由原南京化工大学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新组建的大学汇两校历史优良传统,集全校师生智慧,确立了“立人、立学、立业”的办学理念。“立人”在于培养出既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具有高度理性,高尚情趣,健全人格,丰富情感的人。“立学”指在学校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培育有学识、见识、胆识,实事求是,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学术品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气,成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立业”:就是学校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有效地为社会提供知识产品,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先进的办学理念,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彰显了产学研用合作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影响力。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都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被社会所需要,这种办学的方向也是对的”。
二、一流的师资队伍保证质量立校
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大学的质量最终决定于教师。大学要坚持“两个为本”,即“育人要以学生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本”。要加强对师资队伍质量工程的建设,广开人才培养渠道,激活人才引进机制,构筑学校人才资源高地,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形成领军人才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使之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从源头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学校十年间新增3名院士(全省高校第五),“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名(全省高校第二),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全省高校第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2名(全省高校第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全省高校第五)。学校坚持并完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鼓励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学校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学术水平提升计划,为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策略性建议,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业务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同时把参加定期培训的成绩作为岗位聘
任和职称晋升的基本
条件,支持并鼓励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学校先后围绕江苏科技镇长团派出34名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青年教师到江苏各地任职挂职。进一步完善修订教师评价制度,借鉴国外评价制度,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反馈)循环进行动态管理,构建多元化、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等功能,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质量立校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在某一领域与岗位上创造性运用知识、造福社会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大学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体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定位更准确;不断完善教学组织,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的装备更新、内容改革和实践环节管理的优化,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增强。
近几年,南京工业大学以江苏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授课形式,鼓励团队协同教学。探索由教学效果优秀的资深教师组织大班授课,由若干青年教师组成团队,配合大班授课组织小班辅导、小班研讨、小组合作学习、网上辅导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营造开放性、协作性、自主性学习氛围。注重实践创新,进一步实施学业成果“作品化”。以学生学业成果为导向,加大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艺设计、软件设计、产品设计等实践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及早介入科研,参与研究活动,强化学习体验,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教学历程结束后收获一份“作品化”的学习成果。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抓手,实施“复合型创新创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增加课程供给量,建立主修、主辅修、双主修等多种类型的套餐式课程,学校以鼓励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价值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主动为企业服务,吸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以江苏创意产业园为载体构建土建类工程设计体验工场,与企事业单位广泛联系,形成战略联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积极探索包含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性实验等内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支撑质量立校
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办学条件的提供要服从学校的办学定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实际财力。要构建一个适合学生能力培养需要、学校长远发展需要和自身特色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平台和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办学条件的改善,不仅包括硬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校园软环境,加强人文校园的内涵建设。
学校1992年启动新校区建设,采取集成式、步进式发展策略,建成了 “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校园,学校基本建设一直坚持需要为导向,小步快跑,量力而行,最大限度降低财务成本,仪器装备建设走集约化、节约化道路,推进集成共享,初步实现了仪器装备的现代化。近几年,学校建成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精心打造南京科技广场、江苏省建筑工程设计创意产业园等产学研平台,吸引企业来校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大力推动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等各类优质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通过一大批要求明确,经费充足的科研项目,实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五、完善的监控体系保障质量立校
一流的质量,不仅需要一流教育,更应有一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工作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监控和调控之下,向着确定的目标有序的运行,是实施宏观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学校每年对全校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研究、审定和监督,使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强化过程检查,完善评价机制,保证质量,保持信息的及时反馈,形成高质量的监控闭环系统。2006年,我校成为江苏省首家通过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校,2007年获得“江苏省质量奖”,2009年学校通过了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2010年学校又通过江苏省质量奖审定委员会专家复评,再次荣获服务业类“江苏省质量奖”称号。学校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三道保障机制,使教育教学过程在受控状态下实施,质量目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得到持续改进。
六、创新创业的文化提升质量立校
大学是创新的源头、创新的主阵地,创新文化是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引擎,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业是发展之基,是富国安民之本,创业的本质就是以创造价值、成就事业为目的的自主创新实践。培育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就是要把市场规则、企业先进文化引入大学,与大学文化相互交融,在大学和企业之间形成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和有科学眼光的企业家的战略联盟,从而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和市场制高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让大学的办学质量在“质”上有崭新飞跃。
南京工业大学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大力调整科技产业政策,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充分调动师生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2004年出台《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办法》,鼓励教师以科技成果入股企业,允许教师领衔创办科技企业,鼓励社会企业兼并校办企业。2012年,南京市出台《科技九条》,学校以面向江苏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为指引,以南京科技九条为蓝本,解放思想,多让少取,出台了新的南工大十九条科技新政,激励广大教师创新创业;对学科型公司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义务进行量化,推进绩效考核,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着力将学校打造成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目前,学校参股、控股了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环境等为核心技术的100多家学科型公司,其中常茂生化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圣集团在新加坡上市、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小板上市,同凯兆业、九思高科、工大数控等进入上市辅导期。学校先后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会议、全省教育改革会议上作为江苏高校代表作典型发言。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日益提高,最适宜创新创业高校品牌已经初步形成。
当今社会,创新驱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引擎,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等学校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竞争的重点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我们将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引,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为目标方向,坚持走内涵建设,质量立校之路,这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更体现教育的目的,更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我校的高等教育质量,走出一条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