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它还是偏隅一方的无名小厂,设备简单,技术薄弱,产品低端,年销售不足400万元。
30年后,它已成长为大型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万种产品覆盖八大领域,2013年销售收入125亿元,跃居行业首位。
它,就是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以下简称“上上”),一个坐落于江苏省溧阳市的民营企业,凭借一份执着和实干,坚持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在世界电缆制造领域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首战告捷,科技创新尝到甜头
“上世纪80年代,矿用信号电缆是我们的当家产品,光这一类电缆,基本就可以解决当时300多名员工的吃饭问题了。”快30年了,提及当年首次成功开发的新产品,上上董事长、总经理丁山华仍旧难掩内心的激动。因为,那是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推动。
1985年,上上前身“溧阳电线厂”与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历经一年半,联合研制的矿用信号电缆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加令人兴奋的是,矿用信号电缆一下就打开了销路,相较于常年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货”,其带来的附加值大大超出了预期。当年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0%,利润更是翻了一番。“那次首战告捷,让我们初次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丁山华回忆道。当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再投入,坚持科技创新。”于是就在当年,上上果断加大投入,增添了拉丝机,束线机、挤塑机、开炼机、密炼机等10余台生产研发设备,产品档次、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上上从此踏上了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征程。
1987年,塑料电力电缆和阻燃橡套电缆成功研制,上上完成了以生产电线为主到以生产电缆为主的重大转变,并更名为“溧阳电缆厂”。直至1998年,正式更名“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为止,产品已从原来单一低档次橡皮线发展到橡皮、塑料、控制等九大类上千余种规格,产品结构逐步向高层次转化。这一段时间,宽领域、多规格电缆研发技术的积淀,也为后来开发更多、更新产品奠定了扎实基础。
致力高端,重大成果不断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重大工程的接连上马,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特种电缆势在必行。
2001年,上上改制为民营企业。“掌门人”丁山华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精、专、特、外”的发展战略。其中,“特”就是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开发特种电缆,力争“人无我有”、“高端致胜”。这一战略思路的指引下,上上自主研制的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电缆先后走进市场,覆盖港机、轨道交通、风能、光伏、矿用、军品、核电等众多领域,成为上上新的利润增长点。
卷筒电缆——为国争气、争光
在上上电缆南厂区,有一套类似“风车”模型的模拟试验装置,一批电缆正随着“风车”的高速旋转而反复收放,借以测试电缆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正在上面进行试验的卷筒电缆,是我们的争气电缆。”上上总工程师李斌十分自豪地介绍,“这种电缆经过近10年持续不断地改进,目前能承受的转速已达到每分钟300转,不仅全球最快,而且成功运行了2350小时,相当实际使用寿命达到7年,远远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承诺的5年。”
而在2005年,卷筒电缆寿命非常短,进口的也仅可使用3-6个月,国产则只有几天。当时,占全球70%份额、世界上最大的港机企业——振华港机经多方打探后找到上上,恳请将卷筒电缆国产化。通过上千次的试验、耗费1年半的时间,上上成功研发出12KV、20KV及以下光纤复合卷筒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产品材料、技术的屈指可数的制造企业之一。
目前,上上海工类电缆已实现了系列化,研发的拖令电缆、拖链电缆、吊具电缆、耐泥浆电缆等均已投入应用,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好评。
舰船电缆——助辽宁号航母启航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下海。上上员工们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辽宁号”航母的建造,有他们的功劳和汗水。
上上2001年就已立项攻关舰船类电缆,这种电缆开发个性化要求多,难度非常大。从前期考察工况,中期研发,到后期试用及不断调整改进,前前后后短则一两年,长则七八年甚至更长。通过不断的攻坚克难,目前,上上开发的舰船类电缆已达几千种型号上万种规格。除了航母外,远望5号、6号、护卫舰、驱逐舰都有上上电缆,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上上大手笔投入进行多轮技改,引进国际一流生产装备,如今“三区四基地”的专业化生产格局优势正日益凸显,其中,光特种电缆生产基地就达12万平方米,生产规模、产品档次国内乃至亚洲第一,逐步实现了产品开发、制造无禁区的神话。
厚积薄发,填补世界空白
在特种电缆研发中,最为闪耀的当属核电缆。为了摘得核电缆明珠,上上苦苦积累了近20年。
早在上世纪末,上上决定开始进军被国内视为“烫手山芋”的核电领域,是我国第一批介入核电缆研发的企业。在相关技术几乎为零的基础上,上上科研团队毅然接受了挑战。技术人员翻阅一本又一本国际文献,记录一项又一项技术参数。靠着前期十多年电缆研发技术积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努力,核电缆的研发相继有了可喜的成果。
1998年,1E级K3类核电缆成功研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1E级K1核电缆成功研制,填补国内空白。在核电缆领域上,上上逐渐有了话语权。随着两代、两代半核级电缆的问世,上上再次启动了三代核电缆技术研究。2013年4月,企业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寿命由40年提高至60年)成功交付,该技术创造了上上有史以来的科研辉煌,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的空白。上上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核电缆第一供应商。
如今,上上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至国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上上科研投入不断加码,推出了“1230”工程,联合10所国内知名大学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邀请20名国内线缆技术顶级专家加盟上上,培养一支300人组成的专职研发团队,人才实力已扩大至原来的6倍;一座6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正拔地而起,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届时,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缆产品、材料研发中试平台。与此同时,8万平方米的扩能车间也在同步施工,为科研成果更快、更好的转化打下更坚实基础。
对于上上下一步发展,丁山华坚定地告诉记者:“坚持精、专、特、外,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内涵,研发更多高新尖产品,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努力推动中国创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