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福珍,被苏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四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州丝绵翻制技艺即蚕丝被制作技艺传承人,是此次评选中纺织行业里唯一一位制作工艺传承者。
白手起家的沈福珍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了二十年,既是一代开创者,也是一位传承人。慈云蚕丝创始人、董事长沈福珍对于丝绸文化的热爱和重视,早已在业内广为流传,她对于丝文化的坚守和挖掘都倾注了毕生心力。在业内同行眼中看来,所有殊荣的获得都是当之无愧的。
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江浙一带最早专业生产蚕丝被的企业,成为蚕丝行业一个新的里程碑。二十二年来,慈云蚕丝已经发展成为能够代表蚕丝行业发声的知名品牌,拥有多项话语权及独有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扮演着行业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
创新传承闪亮二十年
过去二十年里,慈云蚕丝的创新发展从未止步,上世纪末在全国著名蚕桑专家费达生女士的亲切关怀指导下,沈福珍对蚕丝被制作工艺进行革新,从土灶煮茧、手工剥绵改为“泼湿蒸煮”,机器缫绵,从二人拉绵更换为“全幅平面、纵横旋转、千层网叠、丝丝入扣”的拉绵操作法,从此,蚕丝被无须拆翻;1997年,研发了“可水洗蚕丝凉被”,突破了夏季不用蚕丝被的旧习;2007年,研发了“桑蚕沙蚕丝枕”,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8年,慈云代表江苏省蚕丝被企业参加了《蚕丝被》国家标准制订工作,成为苏南地区唯一一家国标制订的参与者。同年,还成功申报获得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蚕丝被制作技艺传承单位。到现在,慈云在产品创新和开创行业全新领域方面的努力仍在继续,呈现着引人瞩目的亮点。
在2014年中国丝绸交易会的展会现场,一条由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可透视蚕丝被”首次亮相,即博得了众多的关注。
“这条被子1.8米宽、2.2米长,彻底打开后,是1.8米宽,4.4米长,拉链用了6米多。”使用这种新工艺生产的蚕丝被,不仅填充蚕丝更蓬松,盖着更舒服,而且还可以“透视”,拉链一拉开,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不需顾虑买到黑心蚕丝被。
过去,消费者购买蚕丝被只能通过一个1米左右的“检视口”查看填充物,即便如此,“检视口”看不到的区域,还是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填充一些伪劣填充物,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行业的信誉。
“可透视蚕丝被”以金玉蚕丝面料为被套、以百分之百特级桑蚕丝填充,其奥秘在于,在制作时特级桑蚕丝被分成两次拉绵铺绵,均匀地置于被套的两个内面,被套三面以优质拉链闭合。在消费者购买蚕丝被时,可以将拉链完全打开,被套内填充物“不留死角”一目了然。
在蚕丝被行业一度出现竞争乱状的市场环境中,慈云的这一大胆创新,无疑为自己的品质点亮了一盏无愧于心的明灯,将表里如一的品质通过“透视”,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世人。这是一种对自身坦荡的信任,也是一种身先士卒的表率。
坚守“人品”做产品
事实上,自慈云品牌创立20年来,没有发生过一例质量投诉。但在沈福珍眼里,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慈云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成品检测的所有环节,都将品质放在首位。在原材料的采购上,沈福珍都亲自把关,并向消费者作出承诺,原材料只取双宫绵和上茧绵,制作时坚决不使用蛹衬绵和短纤维。
“用人品做产品,用人品换市场”。沈福珍这样说。
视蚕丝如命的沈福珍把自己的忠厚、诚信倾注到自己的产品中,就这样打进了各地客户的心里。在她看来,始终如一地把好蚕丝被生产的质量关,是企业能够生存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原料采购到成品检测的所有环节,“慈云”都将质量摆在首位。
“宁可利润薄一点,也要用上等的原料”。“慈云”保证百分之百的蚕丝含量,保证蚕丝被绝无化工残留。沈福珍认为,品质是蚕丝被的生命。“蚕丝被过去是贡品,虽然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标准不能降低,一定要把舒适、优质的产品奉献给老百姓”。二十年来,沈福珍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坚守着蚕丝产业的发展,苦练内功,终于练成了今天极具含金量的“慈云”品牌。
领跑与传承的蚕丝人生
在吴江蚕丝制作行业,沈福珍被公认为是“领跑者”。2002年,她从市场迁址至目前的厂区时,吴江地区仅她一家制作蚕丝被,而就是这一年,她攻克了蚕丝被制作中的最大难题,即丝绵使用一两年后会产生‘缩’的问题。沈福珍介绍,传统的缫绵法,首先要将蚕茧放在锅里煮,然后去蛹,再制成绵兜,晾干后拉制成丝绵。这种制作方式,因制作时丝胶没脱干净,一般使用一两年后需要重新翻制。而她经过多次试验,发明的“泼湿缫绵法”,彻底解决了蚕丝“缩”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为蚕丝被的产业化打开了通道。也是从那时开始,震泽蚕丝被生产企业不断萌生,并发展成为震泽镇的特色产业。
吴江震泽镇领导曾经动情地说过,慈云创始人、董事长沈福珍堪称蚕丝行业的创始人、领跑人,过河时摸了很多的石头,跟在后面过河、上岸的人,与她一起成就了震泽“中国蚕丝之乡”的美誉,她为振兴震泽“丝市”起了先行军的作用。面对这样的评价,沈福珍显得特别淡定,只有执着于蚕丝的信念,还像创业之初一样老当益壮。她说:“我忘不掉费达生先生,她在103岁见到我时还把我当孩子,重复着‘孩子,蚕丝可以让你快乐一辈子’的话。我这一辈子做不了什么大事了,但是,蚕丝肯定就是我的一辈子。”
现在,沈福珍的女儿逐渐接手“慈云”发展的相关工作,“慈云”的接力棒传到了第二代手中。“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她们会在品牌创新、电子商务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举措,这一些是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所缺乏的,所以,我也希望女儿这一代能够在我们的基础上更有作为。”
刚过而立之年的周佳园,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在“慈云”工作,从一线做起,全面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在这过程中,又逐渐融进自己的想法,在苏州成立营销总部就是极具创新的一步。“慈云”的每一步也是这个产业发展的一个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