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激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周少华 龚雪
空军驻扬州地区军事代表 王全胜
在GJB9001B-2009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一些条款对设备管理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例如,6.3条要求“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符合产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7.5.1条c)项要求“使用适宜的设备”;7.5.2条b)项要求 “设备的认可……”等。这就要求组织应根据产品实现需求确定所需的基础设施;提供满足需求的设备;确定满足需求所需设备的认可或再认可。
设备是组织为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所必需的,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及相应的仪器仪表等组成的各种机械电器装置的总称,一般包括生产设备、动力设备、检测设备、辅助设备等。而与设备相对应的“维护”通常包括“保养”和“修理”两部分工作:“保养”是指按维护计划和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所实施的技术管理措施,其作用在于延缓设备工作能力的降低,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修理”是在设备的技术状态已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修理,恢复设备的工作能力,满足对其技术状态的要求。组织应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和过程控制情况,规定具体的办法,对设备进行维护。
那么,对设备如何进行维护,才能保证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呢?为此,本人略谈几点粗浅认识,供参考。
一、抓好针对设备的策划管理
(一)策划设备的分类管理
1、组织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用途,划分设备的管理级别,按不同的级别实行不同的管理要求。如有的组织把设备分为关键、重要、一般设备,有的分为一类、二类、三类设备等,根据分类,对设备实行不同维护和精度检测。
2、在将生产和检验共用的设备用作检验前,组织应加以校准或校验并作好记录,以证明其能用于产品的接收。
3、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组织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其中,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
(二)策划制定设备管理目标
组织应按质量目标的管理规定,分解、制定设备管理方面的质量目标,如设备完好率,设备保养、修理完成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利用率,设备资料完整率等。通过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检查设备的管理情况。
(三)策划制定“完好设备”标准
为适应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的需要,相当多的组织采用“完好设备”的概念,以评定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即“完好”的标准要求。对某类(台)设备而言,“完好设备”的标准包括:
1、设备性能标准,即设备性能良好,精度或设备输出满足使用要求。
2、结构状况标准,即设备的外观,操纵即传动系统,液压、润滑、冷却系统,电气及仪表显示系统未超过技术标准规定。
(四)策划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要求
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对保持设备长期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修理次数、降低修理费用是十分有益的,因此组织应根据自身产品和工艺过程的特点,合理地选择、配备适宜的设备。策划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设备的操作使用和日常维护。
(五)策划设备的保养方法
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运动、摩擦、冲击和振动等外界影响,不可避免会造成零部件磨损,如不及时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将会降低设备精度、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率降低,甚至发生事故,因此,组织应对设备保养进行合理的策划,保持其技术状态完好。策划时,保养一般可分为三级,即日常(例行)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
1、日常保养
工作量较少,基本集中在设备外部,由操作人员进行。要求操作人员在使用后,抽一定时间,对设备进行保养。日常保养可不列计划,但应对保养结果进行适当的检查。
2、一级保养
以定期检查为主,维护性检修为辅进行预防性修理。应以操作人员为主、机修人员指导按周期进行保养,保养内容由外部进入内部。
3、二级保养
以保持设备的技术状态为主进行维护。可结合“定期检查”和“小修”按周期进行,以机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参加进行保养。保养内容除完成一级保养内容外,还要检查设备主要精度或设备的输出等技术状态、调整水平,修复或更换必要的磨损件(部位),检查电器及安全装置安全可靠等。二级保养要做好保养记录,并进行验收。
(六)策划设备精度和/或使用性能检测要求
组织应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使用精度(性能)要求、使用频率等,确定设备的精度(性能)检测程序,技术要求,以便为“使用适宜的设备”、“设备认可”和安排设备的修理计划提供依据。对无法进行精度检测的设备,要根据使用性能要求,进行性能测试。
(七)策划设备的修理管理
修理是恢复设备的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满足加工需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按其修理的内容及要求,一般分为小修、中修、大修和临时性修理。
1、组织应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磨损情况、精度检测情况、加工需求等,确定设备修理周期、要求、程序、修理后的验收标准,并制定修理计划。
2、设备修理后,要对修理部位或整个设备的输出精度或性能进行检测验收,并对以往精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3、设备经过较长时间运行,整体都有一定的磨损,即使进行换件,也不一定达到原出厂时的精度标准。此时组织应参照设备原出厂时的精度标准,将维修后的设备精度适当放宽。根据设备精度的分类,进行验收并确定设备的用途,如一类设备用于精加工,二类设备用于半精加工或一般加工,三类设备用于粗加工等。
二、实施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进行部门沟通
(一)按计划进行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
各责任部门应按职责的分工以及计划、检测的规定,实施设备的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并应按规定要求,做好记录。有数值要求的,按要求填写实测数据,不能填写实测数据的,按要求的内容填写定性结论或实际情况,并按规定进行验收。
(二)对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结果进行处理
设备管理人员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保养修理、精度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基础资料。
(三)依据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记录,做好部门沟通
设备的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记录是组织“使用适宜设备”、“设备认可”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安排专人按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记录,并与使用部门沟通,将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的实测数据及判断结果进行传递,以便其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安排相应的工作量。
三、检查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措施
(一)按质量目标的管理规定,定期对设备管理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二)按检查计划的规定,及时对设备实施保养、修理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计划的时间及时进行了保养、修理;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记录;记录的内容是否齐全、符合规定要求;保养、修理的项目、内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验收的手续是否齐全等。
(三)按检查计划的规定,及时对设备实施精度检测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计划时间及时进行了精度检测;精度检测的数据记录内容是否齐全、数据处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精度检测的项目、内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结论是否明确;验收的手续是否齐全等。
四、持续改进设备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一)设备维护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一项基础工作,组织应结合自己的产品、过程控制的具体情况制定设备管理程序、落实相应职责,在做好设备维护的策划、实施和检查等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设备维护的持续改进工作。
(二)为了持续改进设备维护工作,组织应及时得到与设备管理有关的信息,如设备的实际精度信息、设备的磨损信息、易损件损坏信息、设备的完好信息、设备的利用信息、停工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传递,为设备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决策提供真实依据。
(三)要得到与设备维护有关的信息,组织应对设备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过程定期检查,对设备管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上述检查,组织可从技术、管理、使用等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在设备保养、修理和精度检测与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应对这些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举一反三,根本解决。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