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质量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特别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民生福祉,更事关国家发展稳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底线意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是质检部门沉甸甸的责任。正如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质检部门一直都把保安全作为历年的工作重点,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全力以赴,保国安民。
一、严格履职尽责,质量安全常抓不懈
近年来,我们严格实施风险分析,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监管,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置突发事件,同各种忽视质量安全、违反质量法规的行为作斗争,同疫病疫情作较量,构建维护质量安全的完整链条,走出了一条从严监管、科学监管的路子。
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盯住消费品安全、国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加强风险防范,突出监管重点,转变监管方式,维护质量安全的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消费品安全方面,加大打假治劣的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召回缺陷消费品618.4万件、汽车1133.5万辆,反响良好。维护国门安全方面,首次发现并获得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首次组建防疫工作组到安哥拉开展黄热病疫情防控,重大疫情检出取得突破;截获外来有害生物6305种、122万种次,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进一步完善;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万余批,检出进口不合格商品9.8万批,进口食品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电梯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2%和10.9%,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数同比下降9.3%,万台设备死亡率同比下降8.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深入推进,成效明显。通过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严格监管,切实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瞄准安全隐患,打好排查整治攻坚战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要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保安全更具特殊意义。越是在关键时点,越是有重大的任务,越是要集中全系统的力量着力攻坚。总局党组要求,举全系统之力,组织开展全面彻底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以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迎接十九大、保障十九大。
全系统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稳”之深刻含义,树立“严守安全底线”意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故。这是质检系统对党中央、国务院的郑重承诺,是全系统必须下最大气力做好的头等大事。首先,要全面排查。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全员上阵,不放过任何一个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有效排查各类风险。第二,要抓住重点。注重以排查整治质量安全风险、工作质量风险、队伍建设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工作,全面深入隐患排查,重点开展风险防控。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将排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逐一分析原因,逐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治,特别是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建章立制,从源头消除问题隐患。我们相信,这场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打好了,一定会形成震慑、产生威力,不断增强质检系统质量安全风险排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升风险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盯住监管重点,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全系统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还比较薄弱。支树平局长在报告中强调,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下最大气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全系统必须把监管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领域上来,切实管住管好,严守质量安全底线,让老百姓真正感到质量安全少忧无忧。
一要继续聚焦“三大安全”。总体上看,我国目前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向好,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容乐观。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仍有待提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新的疫情疫病考验国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老龄化现象普遍,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维护消费品安全、国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任务仍然很艰巨。我们要盯住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抓住重点产品,继续开展“质检利剑”行动,保持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要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落实国务院食安委第4次全体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推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国门生物安全体系、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建设,努力维护国门安全。要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和重大影响事件为目标,以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为重点,开展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
二要不断强化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安全治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抓住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等关键环节,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建立风险等级评价体系,推动风险分级管理。完善风险会商和预警交流机制,整合分析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数据。搭建智能化风险追溯和预警平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调查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要广泛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质量安全,形成整体合力。
三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尽量减少事前审批,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监督作用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强化信用监管,加快推进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差别化管理与动态升降级措施,建立监管质量安全信用“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推行智能监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监管”,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高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特别是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优化执法检查方式,推进“菜单式”执法创新,打造“双随机”升级版。
有全系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必将更加科学,质量安全措施必将更加有力,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必将更加高效,质量安全监管必将更加严密,就一定能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