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质量第一意识 书写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2017/06/20 10:21:08,浏览:1215

上海检验检疫局赵文斌

质量发展以质量自觉为基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体现了中央对质量发展的高度关注,将全面汇聚中华民族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合力。“质量第一”始终是我国一个重大政策,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对此专门作出指示要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再次强调,而且冠以“强烈意识”,凸显了质量发展在当代的紧迫性。世界经验表明,当一国经济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质量提升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质量发展正步入关键期、黄金期。

深刻认识质量发展的地位

质量是实现强国的基础。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兴业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需要坚持质量第一,充分认识到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把质量摆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需要汇聚一切力量,各级地方政府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立足当前,谋求长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更需要脚踏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奋进,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前行。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排除一切干扰,不为增长速度所惑,不为经济数字所迷,不为面子工程所动。

质量是人民群众的福祉。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质量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甚至个别重大的质量安全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一定是有质量的生活,保障质量安全就是保障民生,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重要内容之一。

质量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8000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长,中等收入人群不断扩大,整体消费能力持续提高,对高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境外疯狂扫货日本马桶盖、电饭煲、书包,到通过海淘、跨境电商蜂拥而入的奶粉、尿不湿,再到苹果手机店、国外奢侈品店里中国人排成的长队,中国消费能力为世界瞩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确定为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深刻把握质量发展的规律

协调质量基础和质量创新的关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家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破除难题、消除低劣、解决矛盾的长期过程,夯实国家质量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自然首当其冲,目前,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四大支柱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下一步仍需加大投入、全面提升。除质量技术基础外,国家质量基础还包括质量法律基础、质量文化基础、质量工艺基础等,同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更大的投入。与之同时,质量要注重创新发展,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尤其智能时代来临的契机,在关键领域、重点行业率先取得突破。

协调市场选择和政府监管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质量本质上是产品和服务的内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市场具有天然的优胜劣汰功能,良好的市场机制不仅为质量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而且直接发挥着“筛子”作用,过滤掉劣质产品。

协调严守安全和培育品牌的关系。当前我国质量问题,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依然层出不穷,基本的质量安全还不能得到根本保证,另一方面,高端优质产品数量偏少,品牌提升总体乏力。满足放心消费和愉快消费,既具有共同面,又需要不同的发力点。严守质量安全常需政府监管部门从微观监管出发,借助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手段进行托底。培育质量品牌需从宏观管理出发,发挥市场、文化、政策等引导力。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防止用守安全的手段培育品牌,造成不必要的政府资源浪费和市场配置的混乱。

主动担当质量发展的责任

质量供给的主体责任。企业承担着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也是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企业家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就质量而言,“企业家精神”代表着企业主一种对品质始终的自觉、不懈的追求、永远的坚守。人们欣喜地看到以任正非为代表的企业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也希望这样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成为主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干,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锐意进取。“工匠精神”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甚至连李克强总理都亲自出面大力倡导,可见其重要性。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既需要“工匠”自身的质量自觉,又需要制度、待遇层面的保障。

质量消费的理性意识。质量是买卖双方交易的认同,如果消费者理智识别和坚决拒绝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假冒伪劣产品就没有市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价格,消费心理面对不同商品时又呈现多样性。一个成熟的市场,不是消费者都在抱怨、吐槽、愤懑,而是消费者拥有一定的质量知识和消费的理性选择,多一些“优质优价”的客观,少一些“价廉物美”的侥幸,更不可有“知假买假”的纵容。消费者在用消费投票的同时,还需要敢于斗争的精神。就现阶段质量安全环境而言,不妨给予“王海”等职业打假人一定空间。

质量监管的多重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政府监管部门要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无视中国国情,生搬硬套成熟发达市场体系下的政府监管机制,有害无益。除了日常的质量安全监管外,政府监管部门还需担负起制度法规建设健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重任。从质量强国战略的制定,到产业质量提升的部署;从标准这个“牛鼻子”的把握,到国家质量基础综合效用的发挥;从质量社会组织的培育,到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消除,都需要政府部门整体设计、因势利导。当然,政府部门不能搞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需要尽最大可能联合各方力量,实现质量共治、共享。

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而此刻,是需要奔跑的时候。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