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追溯:
近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电动平衡车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对市面上电动平衡车的相关情况做了预见性的检测。此次风险监测,质监部门一共从电商平台、实体店、厂家采集了29批次电动平衡车,价格在1500元以上的样品占比两成;价格大于900元小于1500元的样品占比四成;900元以下样品也是占比四成。结果显示,900元以下全部发现问题,900至1500元的样品问题发现率为83.3%,1500以上问题发现率为66.7%。
本次监测主要参考了GB31241-2014,GB4943.1-2011,GB4706.1-2014,EN15194,UL 2272的标准,主要包括:整车性能、电池安全、充电器安全三大方面,限速及警示功能、导线与连接、充电器输入功率和电流、充电器短路保护装置等项目问题较多。其中,限速及警示功能,主要考核的是电动平衡车的速度,包括最高速度,消费者在购买是要注意平衡车是否具备该功能;导线与连接项目,考核的是电动平衡车内部线路的布置是否合理,线路是否平滑,是否存在发生短路的风险。监测人员通过将整车浸入水中观察,当平衡车浸水后,电路能否产生保护,避免出现起火、爆炸等现象。
对电池部分监测中发现,3个批次样品使用伪劣电池,1个批次电池里填充黄沙,这样会导致电池电压不足,让消费者在骑行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摔伤。同时,监测人员对电池进行了重物冲击,发现有5批电池发生起火和燃烧的现象。
对充电器部分的监测中发现,有12批次均未标注额定输入功率和额定输入电流,这样可能会让用户使用与平衡车不匹配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发生过流、过压充电的风险,导致电池的爆炸。
传播曲线图:
“电动平衡车抽检事件”传播曲线图
此次江苏电动平衡车问题于1月5日曝光以后,媒体及网友关注度在当日就达到峰值。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其中,中国江苏网、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及省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都刊发了有关电动平衡车安全的文章。根据新浪舆情数据显示,有33家微信公众号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关注。
媒体报道分析:
“电动平衡车抽检事件”媒体报道分布
在此次“电动平衡车抽检不合格”事件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是舆情传播主力。如此流行的电动平衡车出现安全隐患,引发了网友不少讨论。
产品伤害案例:
2016年9月,塔城市丹丹在双轮平衡电动车(无操纵杆)上玩耍时,因重心不稳不慎摔倒在地,左侧胳膊肘骨折。
2016年9月17日,网友在小米社区发表了关于“小米平衡车重大安全事故的解决办法”的求助。网友声称在2016年8月4号晚上,在平整的马路上,因电动平衡车突然后仰,导致驾驶人失去平衡从车上摔下,事故导致右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需手术救治。
2016年3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臧先生在驾驶电动平衡车过程中,平衡车在发出“嘀嘀”的提示音后,还没等臧先生反应过来,车子突然就断电了,臧先生整个人被甩出去,医生表示,臧先生右侧髌骨骨折,右腿膝盖伤口约10厘米。
2015年7月21日,上海郑先生在驾驶一辆电动平衡车在凯旋路上由南向北行驶,在靠近一处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附近时,突然走出来一名路人,郑某刹车不及直接将行人撞倒,自己也摔了个跟头,被撞行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司法机关鉴定意见显示,当时郑某骑行的电动平衡车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不属于交通工具。
电动平衡车代步上路,隐患较多,在行驶过程中,人双脚放在踏板上,速度较快,遇到崎岖路面或闪避拐弯容易翻车,而且电动平衡车操作较难,没有刹车、油门,加、减速靠人重心控制,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事故。
舆情解析:
上海、北京接连叫停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上路行驶,然而大街上冒险骑行的市民仍不在少数。
“代步神器”虽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有助于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也给使用者及他人带来不少麻烦。在很多交通事故纠纷中,受伤的往往都是“代步神器”使用者。因速度过快、保护装置欠缺,“代步神器”上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这是各地警方纷纷叫停的主要原因,也是法院加重平衡车使用者事故责任的考量因素。
不同于行人闯红灯等交通痼疾,“代步神器”顶风上路,与其性质不明有关。在现有交通法规体系中,电动滑板车和平衡车既不属于机动车,也不是非机动车。因定位不清、权责不明,“代步神器”一旦发生事故,在事故认定和法庭审理中,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只有尽早明确“代步神器”的性质,生产标准尽早出台,执法才会更有力,守法才会更自觉。
二、禁止与放任,平衡车如何平衡
一方面禁止上路行驶,一方面却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放任自流,这种悖论已经让“老年代步车”成了城市道路上招摇而不治的违法顽疾,同样的道理和命运,平衡车很有可能翻版“老年代步车”,加剧城市道路的乱象和风险。前车之鉴,当下要尽早给平衡车一个明确的说法,从源头上加强对生产、销售和改装的监管,同时尽快出台平衡车的技术标准等法律法规,明确平衡车的定义及生产标准,严格平衡车的使用范围。唯有源头治理到位,才可能减少路上的争议和无奈。
12月12日,中国智能短途交通行业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商会智能短途交通专业委员会工作组(筹)成立大会宣布智能短途交通行业内国标已经立项,首批电动平衡车国标《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和《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也已经正式开始起草。
平衡车运营商纳恩博公司CEO高禄峰表示,“中国智能短途交通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并影响整个世界短交通的发展。中国国际商会智能短途交通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组的成立和国家标准及中国质量认证(CQC)标准的出台,将会规范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提升中国智能短途交通整体制造水平,进而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纳恩博公司将与广大拥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创新型智能短途交通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发展。“据了解,纳恩博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已量产的九号平衡车运营商,此前在小米的支持下曾经收购了平衡车鼻祖、国际平衡车巨头赛格威。
会议宣布,首批电动平衡车国标《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和《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已经正式开始起草,并于一年后报批。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将彻底改变国内平衡车相关行业无质量和安全监督的状态,会对相关市场起到重要规范作用。
会议同时公布了智能短途交通行业的中国质量认证(CQC)标准。CQC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官方权威认证,其涵盖整车的安全测试,如性能、机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要求。据悉,CQC认证标准平台已经上线,已经有部分企业投入到标准认定的工作中,且电商平台京东商城也表示将积极支持CQC认证标准,通过该标准的认证,对于智能短途交通产品和企业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