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应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质监部门的辛勤付出下,我国的质量安全,尤其是产品质量安全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但是我国还不是质量强国,质量安全也须臾不可松懈。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发生了一件与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新闻,就是国务院依法依纪对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严厉问责,进一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受到严肃惩处。一方面,这彰显了党和政府严肃法纪、维护公共利益的决心;另一方面,这也提醒我们,质量安全生产不是一个“安全生产月”的事,而是要时时刻刻加以重视。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产品哪怕只有0.001%的不合格,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之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近几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总体质量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我国还没有多少在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和质量优势,这使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发愁的时候,欧盟已在重视环境问题;当我们大力发展国产乳业时,很多消费者却在想方设法购买进口奶粉。
要真正把质量安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质量是涉及到人民切身利益的、关乎国家形象的发展大计,把促进质量发展做为民生与立国的大事来抓,既要科学发展,又要顾及民间工艺技术传统作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既要转型发展,又要稳定繁荣。我们要以质量为基点,在创新质量中建立诚信体系,涉及技术、标准、计量等环节方面,采用先进标准,以集约、节约、环保、健康为基础优胜劣汰,推进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量崛起。实践证明,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意识,变“要我抓质量”为“我要抓质量”,产品质量才能有明显提升。反之,就有可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公共安全无处不在,保质量安全,就是保发展、保民生。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其次要构建质量体系落实质量责任。一方面,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权、责、利,发挥优势利导效应,提升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责任心,运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构建公平的检验检测电子政务平台,阳光科学公开公正有效检验检测,摒弃潜规则形式报告的再现。加快构建售后服务平台,保障产品质量公共安全健康实用,确保质量体系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用质量诚信体系强化质量安全责任,建立质量信息记录,信息公开共享,形成全民监督下的质量运行,建立“黑名单”库,涉嫌质量安全的进入黑名单且公示互联网质量体系平台,让守信者质行天下,让失信者入刑破产。
当前,国务院正在大力推行“放管服”,要求质量安全监管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管体系,强化各方责任,使企业担负起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激发全社会的监督责任,严把各环节、各层次关口,切实保障质量安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质量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