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质量人——“食盐卫士”谢兴胜
一袋盐从原料到销售终端,最终到餐桌,要经过多少道质量把关?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品质部副部长谢兴胜给出了答案:“近20道!”
在严把食盐质量安全的岗位上,谢兴胜已坚守了16年。2002年,谢兴胜进入中盐金坛,从一名化验负责人成长为品质部副部长,并先后取得质量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称号及金坛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殊荣。
品质管理落到每一个环节
2002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通过HACCP认证,建立自己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2017年在金坛首个通过ISO10012标准,同年获常州市市长质量奖……说起中盐金坛在质量管理上取得的荣誉,谢兴胜如数家珍。
“质量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检出来的。”
每天,谢兴胜都要到生产车间、监控、检测等各个岗位走几遍,了解生产一线情况,监督产品生产,对他而言,作为“五味之首”的食盐,必须确保一点——高质量。如今,金坛盐已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销往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6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离不开以谢兴胜为代表的品质管理人员。
自谢兴胜担任质量负责人以来,他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质量团队”涉及品质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严格按照“PDCA,止于至善”的质量文化执行工作。
“每一包食盐,在我这都要有‘身份证’。”
平日里不善言辞的谢兴胜,一说到质量管理就滔滔不绝。他建立了食盐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成为了尽可能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判断食品安全风险程度的有效手段。
此外,他还提出将“互联网+”应用到生产、包装等环节。在产品生产集中控制室,员工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所有数据都上传到网络,只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就能判断出缺陷在哪里,找到质量改进的方向。”
决不让顾客承担食盐质量安全风险
中盐金坛的出口盐占公司总产量的95%,为什么金坛盐能吸引这么多国外客户呢?
“我们的一位大客户——澳大利亚盐业国际代表比尔曾夸:中盐金坛是他寻遍全世界才发现的最好的制盐商!”谢兴胜笑着说。
用工匠的心来严把食盐的质量关,谢兴胜讲了一个真实的企业故事。
2006年,新西兰最大的乳品公司恒天然派人到金坛考察,直到2012年才达成首笔奶酪用盐的订单。“奶酪盐对盐的质量要求很高,盐的颗粒要细到300微米以下,与精制面粉差不多细,才能被风均匀地吹到奶酪上。”谢兴胜说,6年的时间,他每天都在不断地琢磨如何技术革新以达到更高质量的生产,从盐的品质,一点点细究到盐的包装袋。
众所周知,盐产品包装一直使用编织袋,而编织袋袋口缝合要用缝包针,以前人们认为靠金检机就能消除金属异物带来的风险。“如果出现缝包针断裂的情况,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去找断掉的那部分针头,直到找到断针并将其拼接完整后才能继续生产。”谢兴胜经常用恒天然的例子,提醒员工决不能让顾客承担食盐质量安全风险。
国产食盐添加剂堪比“砒霜”?No!国内国外都一样
2017年6月,网上流传国产食盐添加剂堪比“砒霜”的消息。为此,央视二套消费主张栏目专门组织盐行业专家进行辟谣。“出口盐不添加亚铁氰化钾这个谣言是无中生有的,是毫无根据的。”当坐在央视演播厅内,作为被邀请的食盐行业专家,谢兴胜掷地有声地说着。
“中盐金坛的出口食用盐和国内销售的食用盐是同标准、同质量、同一条生产线,中间商把盐产品25公斤一袋包装成品分装以后再卖到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对亚铁氰化钾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亚铁氰化钾作为一种抗结剂,在一定限量下使用是安全的。”谢兴胜用中盐金坛过硬的质量,粉碎谣言。
然而,日本是个例外,日本市场坚决不允许亚铁氰化钾的存在。为了将精制盐出口到日本,中盐金坛成立了出口盐抗结小组。谢兴胜不分昼夜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经过与日方技术人员探讨,做盐抗结块实验,最终解决了不加亚铁氰化钾就能解决盐结块问题,为精制盐出口日本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为一名食盐质量安全卫士,谢兴胜始终把“舌尖上的安全”放在首位。“我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把好食盐质量关,让大家放心、安心食用我们的盐,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质量奖!”谢兴胜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