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着力点
发布:2019/04/15 17:10:39,浏览:1256


文/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巡视员 桂德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江苏民营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然而与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江苏民营经济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品牌企业少、新经济业态不突出等发展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号角,江苏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为当前最鲜明的发展导向。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江苏民营经济作为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一场大考。从现状看,政商双方在增强内生动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追求高质量是新时代要求。江苏民营经济在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发展中不断壮大,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健康成长。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民营经济必须适应国家的要求和发展规律,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鲜明导向,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才能承载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取得新一轮的发展。

追求高质量是发展规律。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农村向城市、从个体经济向私营企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的过程。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这是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追求高质量是重要责任。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江苏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到2017年底,全省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55.8%,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70%,纳税额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62%,出口总额占31.4%,创造就业占全部就业的80%以上。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江苏民营经济必须承担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追求高质量是自身需要。目前,江苏民营经济虽然体量很大,但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发展质量还不高,存在着传统产业多、优势产业少,市场主体多、知名企业少,国内企业多、国际化企业少的情况,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不强,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短缺,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发挥政府保障护航作用

江苏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政府要构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发展硬件和软件,全方位、全系统、全链条形成有效的支撑体系,当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产师”。

聚焦评价体系和资源配置。这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在民营经济的指标考核体系中,要弱化GDP贡献考核,重点调升质量指标,如要素投入效率、投资效益(包括投资回报、企业利润、员工收入、政府税收等)、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等。可通过建立要素资源集约利用数据平台进行综合评价,以“亩产论英雄”“创新论高低”“绿色定优劣”。同时,可按照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原则,实施差别化税收和资源要素价格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先进项目集中。

聚焦科技与产业融合。要构建有效服务平台,让科技与资本、与产业、与市场无缝对接,实现产业链、资金链和科技链整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支撑,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机制,全面打通科研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互通管道,促进科技人员与民营企业互相渗透,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交互对接的良好生态,破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板。

聚焦标准化引领。要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化体系,以发挥标准“温柔法制”的作用。要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标准,鼓励行业、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特别要完善绿色发展和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通过实施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发展空间。要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对接国家战略,充分认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六个高质量”发展目标中所蕴含的重大历史机遇,构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江苏民营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更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重点。要继续支持民营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通过优化制度供给,推动实体经济提质量上水平。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人才培育,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创新,形成对品牌型、创新型、成长型、智能型、规模效益型企业的政策引领。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进一步提高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和组合效率,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

聚焦“放管服”改革。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以更彻底的放权、更严格的监管、更精准的服务,开展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为企业松绑,让企业收惠,发扬“店小二”精神,驰而不息改作风,锲而不舍优服务,真正做到依法、高效和全方位的精准服务,以作风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高质量。

聚焦新型政商关系。要拓宽政企沟通平台和渠道,善于与企业家交朋友,加强联系服务,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宣传表彰,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依法保护企业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家放心安心发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

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要从实际出发,对标新时代要求,因企施策,瞄准目标,研究制定企业系统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

瞄准质量效率。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义。当前,我省民营经济的总量很大,但低端产业多,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要瞄准质量效率,根据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善于做减法,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战略,减掉低效产业和过剩产能,把资源腾出来集中在核心产业和关键业务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瞄准主体创新。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江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面临发达国家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民营企业必须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机构建设,与高校科研机构融合互动,增强联合研发能力。积极开展应用性、组合性创新,促进企业不断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瞄准品质提升。如果说创新决定着产业能飞多高,那么,品质决定着产业能走多远。我省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走兼并重组、战略合作、自主创新、资本运作之路,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特别是产业数字化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以大数据为核心,智能应用为方向,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支撑,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实现品质革命。

瞄准新产业布局。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落地高质量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形成高质量的增长极。创造条件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夺取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高点。

瞄准“软实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和党建是提升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企业党建,发挥好政治优势,以党建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和信仰的力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人才支撑。对民营企业而言,人才队伍往往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只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强化人才体系建设,形成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职工人才队伍,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产品和服务高品质、高质量。

江苏民营经济要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主力、走在前列,政府和企业要本着系统化思维,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整体谋划、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贡献。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