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 周维富
制造业是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引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最近,中央提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三次产业中,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风向标、晴雨表,制造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那么,从今年1至4月份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未来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又将有哪些重要趋势?
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进展
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制造业增长的领头羊。
2019年1-4月,我国制造业继续向高质量迈进。代表创新方向、更具竞争力的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回报的发展,而高技术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0.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3%,医药制造业增长7.2%,均快于整个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引领制造业稳定增长的领头羊。
第二,自主创新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2019年1-4月,随着制造业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正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国制造业正加快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益。目前,在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汽车电子(新能源及网联汽车)、5G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均已经建立国家级创新中心为骨干、以省市级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创新网络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越来越强大。
第三,制造业新动能培育壮大明显加快。
在政策鼓励引导和产业集体努力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涌现。2019年1-4月份,3D打印设备同比增长358.9%,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同比增长358.9%,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59.4%,城市轨道车辆同比增长41.1%,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17.1%。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产销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新动能培育壮大明显加快,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第四,绿色低碳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制造业在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加快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制造体系。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建设绿色工厂,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自觉行为。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三批共807个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获得工信部认证。2019年4月又启动了第四批“绿色示范工厂”认证。目前,我国制造业基本形成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齐头并进发展的格局,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第一,创新化发展。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部分制造领域如5G、高铁等已从技术跟跑转向技术并跑甚至技术领跑,但整个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离制造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产业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时不时被“卡脖子”。未来,随着制造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改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的建立,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深入实施,我国许多制造领域将迎来技术创新突破性进展,一些长期依靠依赖国外的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有望立足于自主创新,创新化发展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我国制造业也将因此实现从加工制造型向创新创造型转型的蜕变。
第二,融合化发展。
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分工和产业融合并行共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和要素深度融合,催生了更多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广度及深度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将面临一场产业融合的大变革,“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体系等所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必将引领我国整个制造业体系的深刻变革,带动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新动能的壮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
第三,服务化发展。
服务化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未来,随着5G商用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成本将极大降低,服务化制造将在更多行业和更多企业推广普及。服务化制造也将成为制造业的主要利润源泉和重要增长点。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加工配送服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外包等服务型制造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制造企业不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提高简单的售后服务,还将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增值服务,如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务等。制造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在于向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一些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制造行业如工程机械、特种设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通信设备等行业服务化制造业务发展前景将尤其广阔。
第四,品牌化发展。
品牌是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品牌,是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制造能力,但制造品牌建设滞后,世界级知名品牌偏少,品牌附加值、国际影响力仍然较低。未来,随着工业制成品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实施“标准+”“品牌+”战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培育品牌形象,实现产品价值链向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并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整合产业和市场资源,使自主品牌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跃升,“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将极大提升,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第一方阵。
第五,开放性发展。
开放是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制造强国无一不是通过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从而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最佳的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尽管当前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协作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为我国制造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得更快更好。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我国制造企业必将在更高层面、更多领域、更大程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实行跨国经营,直至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企业,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