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出席会议,介绍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有关情况。她表示,深化标准化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贯彻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放、管、治”要求,切实破解标准“软、乱、低”的问题。
据于欣丽介绍,2月11日,国务院第8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即将正式印发。《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具体包括6方面改革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设立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改革。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制定范围。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数量和规模,突出公益属性。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联盟制定团体标准,增加标准供给。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广中国标准,使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改革方案》同时提出了3个阶段的实施步骤,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方面存在的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平“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据介绍,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均建立在上世纪80年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基础上,政府对标准化工作包揽过多,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激发,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了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发挥,必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对此,于欣丽表示,标准化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贯彻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放、管、治”要求,切实破解“软、乱、低”的问题。一要大胆“放”。逐步取消企业标准备案,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制度,培育发展团体标准,让市场主体从规则的被动执行者转为主动制定者。通过放开放到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要精准“管”。发挥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作用,强化统一管理,确保有效实施,真正做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同时,要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缩减数量和规模,进一步突出政府制定标准的公益属性。通过管住管好,切实履行好政府保基本的职责。三要多元“治”。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要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强化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切实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各方作用,形成标准化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于欣丽说,要通过这些措施,加快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外标准互认,推广中国标准,努力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