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发展需要激励制度——访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两院院士王越
发布:2016/03/29 08:51:13,浏览:1889

玉兰花开、桃花吐艳,整个校园都沐浴在一片美丽的春光之中。3月25日,当中国质量报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时,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两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越早已在办公室等候,一如他做学问时的严谨认真。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即将出炉,作为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首届中国质量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对中国质量奖这个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王越自然有着权威的发言权和独到的见解。

在1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王越既谈到了他对质量、质量奖励制度的理解,剖析了中国质量奖的特点和第一届评选的差异,也直面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上对中国质量奖评选的一些不同声音。

质量奖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什么是质量?在王越看来,质量是对我们工作和制品(包括服务)优劣程度的一种评价。但如果从更为广泛的视角去看的话,质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和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质量进行管理、奖励、推进以及惩处等,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样,质量的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追求高质量完全无可非议。”王越说,对质量的重视和提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本源性的追求,质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王越引用钱学森的话说,“社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平台,包含着许多的子平台,比如国家。”他说,社会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它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随意的发展,应该是有序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有管理的发展。追求质量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很自然的要求,它同样需要有序的、有组织的发展,对质量进行管理、激励、惩处就是很自然的事情,目的就是促进质量发展是有序的、有组织的发展,它依照客观规律和大多数人的志愿,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要求去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质量奖励制度来引导和推进,这些措施和做法都无可非议。在王越看来,就像社会要很好地发展需要遵循自身的机理和规律一样,质量的发展同样需要实施质量奖励制度和政策等。

质量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质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也与许多其他的因素相关联,比如品牌。当前,我国对质量品牌非常重视,就我个人理解,这是我国实现更好更文明地发展的重要内容。”王越说,对于质量,要有评价的标准。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则,标准就是质量的准则。

准则怎么定?王越的答案是:应该根据人的认识实践不断反馈研究来制定。换言之,这个准则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在不断发展,标准也在不停地调整,这样才能对质量起到很好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只有准则是动态的,才能适应客观的变化,满足质量评价的要求。”他说。

既然社会的准则是动态的,那么质量的评判准则——标准自然也不会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王越表示,质量评价标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努力改进,向着理想的、更科学的状态迈进。一方面,评价的指标要做到尽量科学、公正,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过于繁琐。另一方面,对于评价的标准要不断改进,尽力求真求实求好,努力做得更好。

对于一个与科技打了一辈子交道的84岁老科学家来说,王越自然知道科学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辩证地去认识,不断去发现。同样,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以及质量水平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变化,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科学的、合理的质量奖励评价标准和制度。

中国质量奖评选有自身特色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质量水平确实还有差距,而国家质量奖励制度在我国也属于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做法的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王越说。

王越总结认为,中国质量奖评选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注重对质量的理念和实践的考察,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企业负责人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强调理念的引导,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点,中国质量奖非常看重质量意识和理念。”王越说。

王越表示,在中国质量奖的评选中,首要的就是考察候选单位对质量理念和质量体系的理解及其实践措施,其次,还注重考察候选单位的质量可持续发展情况,要考察评选对象质量理念和实践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对于“质量”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实效,包括国际认可、企业负责人对质量的重视等也非常关键。

在王越看来,质量奖励制度的推行和中国质量奖的评选,是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重要措施。新常态下,必须关注发展质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需要全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对质量效率的要求不仅不会降低,只会更高。这也需要质量奖励制度来推动企业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效益。

对于社会上一些关于中国质量奖的不同声音,比如中国质量奖获得者也并非没有产品质量问题、中国质量奖的评选是否完全客观公正等,王越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评选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准则并严格按照准则进行实践,同时也在评选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评选准则,不断地改善和研究,就能体现出评选的价值和意义。

王越还表示,对于获奖企业可能会出现具体的质量问题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同看法,也应当辩证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真的不可避免还是主观故意,应该有所区别,该采取处罚措施的就应当采取处罚措施。”但需要强调的是,要努力改正、纠错。因为即使是全球最知名的企业、最知名的产品,也会出现质量问题,比如知名品牌的汽车需要召回,知名的民用飞机出现了质量状况等,如果用绝对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问题,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态度。

评选工作更加科学

2013年12月16日,首届中国质量奖出炉。王越指出,相较于首届中国质量奖,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的评选也有不少变化和特点,更细致、更深入、更科学。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按照不同行业不同类别进行评选,分为制造业、服务业、工程建设、国防工业、一线班组(最基层的集体)等。“这样的评比显得更有可比性,同类与同类相比也更公平,同时数量也有所增加,与分类评比相匹配。”他说,中国质量奖宁缺毋滥的宗旨始终没变,因为这是一项需要对历史负责的评选,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加入了一线工作者评选,在王越看来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和特色。“不同的人才作出的贡献不尽相同,这些‘大国工匠’们,在质量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样很明显,他们不一定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很多人确实有非常高深的质量水平。”以航天领域一位高级技工手工制作的检验模板超过德国、瑞士机床的精度为例,王越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一线工人在质量方面的高水平,这种高超的技艺也是不可替代的高质量,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层次组织专家严格评选、评选从国家、社会层面严格把关,评选始终坚持与经济行为无关……王越表示,中国质量奖的评选,在借鉴国际上科学的、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的同时,也在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只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坚持动态发展,必定会成为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奖励制度。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