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十八大代表、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陈颖
发布:2012/10/12 09:25:10,浏览:1888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食品真实属性表征与识别技术研究、食品过敏原检测技术及安全性研究、食品微生物检测及控制研究……她的研究对象都与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和外贸进出口息息相关。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她主持的科研项目大都是国家层面涉及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项目。

“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物种鉴别技术”、“进出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乳制品中新出现致病菌及其风险评估”……她主持和参与研发的技术成果大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检测方法已成为国家和行业标准并成功应用,为解决我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摩擦、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打击食品掺假犯罪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八大代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物种鉴定和转基因安全研究博士、研究员陈颖,从事令人瞩目的科研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耀眼成就,为人却朴实无华。她把她的科研工作看作是分内事,是履行职责。用她的话说:“我就是干这个的”。本着这个朴素的理念,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把10年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质检科研事业。

穿上白大褂

自信从容立刻写到脸上

一头齐耳短发,一件素色格子衬衫,一张纯真美丽的娃娃脸,一副娇小玲珑的身材。陈颖坐在那里接受采访时,看上去像个书生,不善言辞,羞涩谦逊。而当她穿起白大褂走进实验室,自信从容立刻写到脸上,俨然就是一个号令千军万马、指挥若定的将军。

如果把今天的陈颖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那么实验室就是培育陈颖从一株幼苗成长起来的一方沃土。“从读研究生开始就在实验室。”陈颖说。从1993年硕士研究生算起,至今陈颖与实验室打交道已近20年了,她把“根”深深地扎在这里,汲取并释放出了蓬勃旺盛的强大生命力。

2002年,陈颖结束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进入了中国检科院的前身——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开始了质检科研生涯。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至理名言在陈颖身上再次得到验证。陈颖踏进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大门那一年,所里正在开展转基因检测方法研究。从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研究工作,十多年深厚的学术知识积累让陈颖在这个机遇面前崭露头角。

没有初来乍到熟悉工作、适应环境的过程,陈颖在检验检疫科研舞台上第一次亮相就担任重要角色。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将国外实验室先进的科研理念与技术带进工作中,与同事们一起,建立了深加工食品中核酸提取及鉴别方法、转基因成分的现场快速以及精准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施标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在转基因产品监管方面的技术保障,为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质检系统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陈颖还参与了针对防止疯牛病传人的动物源性产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

“从1994年发现疯牛病至今,疯牛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禁止在饲料中含有牛等动物成分。”陈颖说,我国作为进口饲料的大国,也急需建立饲料中这些动物成分的检测方法。

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陈颖与同事们一起,制定了进口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成为我国饲料监管中最早的PCR技术标准方法,在进出境口岸食品检验实验室等政府检测机构中被广泛应用,为控制进口饲料安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实验室里的历练,陈颖从检验检疫科研战线的新兵成长为领军者,带出了一支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凌晨3点

完成了24份清真食品样品检验

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于8月8日如期开幕,经过半个多月赛场内外的拼搏,取得圆满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府职能部门为做好北京奥运会的各项保障工作作出了巨大努力,这其中就有陈颖和她的团队作出的一份贡献。

7月2日下午13时,陈颖接到国家质检总局任务,要求于7月3日早8时前上报24份清真食品的检测结果。

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务。再过一个月零几天,第29届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为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国家质检总局所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期,不能有半点闪失。

又是一个不眠夜。类似的“急活儿”对于陈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又是一场攻坚战。陈颖带领团队五六个成员立即行动,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10余个小时,至凌晨3时多终于完成了所有送检样品的检验任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样的科研攻关陈颖参与了很多,特别是当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当国计民生需要时。

食物过敏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陈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研究热点,自2007年起带领团队,与系统内相关单位联合开展过敏原研究,建立了16种常见食品过敏原的单重、多重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建立了ELISA系列方法和高通量无标记椭偏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并制定了16项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试剂盒,在特异性和灵敏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提下,价格远远低于进口和国内类似产品。

为了打击食品掺杂使假犯罪,陈颖团队开展了食品的真伪鉴别研究工作,创新性地将分子分型技术和悬浮芯片技术首次应用在油料作物品种的鉴别上,仅仅通过两条引物(primer)就可以对20多种油料作物品种进行区分,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针对不同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功能性食品的真伪鉴别,陈颖带领团队成员在采用DNA技术的同时,开展了蛋白质组学和传感器技术真伪鉴别和地理标志产品产地溯源方法的研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与产地相关生物大分子标志物筛选、质量等级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人参、鹿茸等地理标志产品鉴别研究,目前已经分别在DNA指纹、蛋白质组和电子鼻等多个技术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主攻研究项目,陈颖团队的转基因安全研究贯穿“十一五”,并延伸至“十二五”,目前仍有多项转基因检测技术正在进行成果转化,将产生更为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跟着她做研究很辛苦、但会有不少收获

“我们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这个团队主攻方向是物种鉴定和转基因安全研究,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来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研究。现在团队成员有19位。”陈颖向记者介绍。

“吃喝拉撒什么都管。”作为团队的带头人,陈颖考虑的比单纯作科研要复杂许多。

在陈颖心中,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

科研项目的策划和申报、任务分配、人员分工、经费申请使用,后期课题的鉴定、成果凝炼,管理方面考核指标的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等,她都要操心。然而她更操心的是“大家庭”里成员们的共同进步。

科技发展,关键是人才。她要为实验室建设做好人才储备。为此,她孜孜以求地致力于精心营造一个让团队所有成员都能顺心干事的良好氛围。

“同心、同德、共创、共享”是陈颖确定的团队文化理念。

“机遇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的这句名言被镶嵌在办公楼走廊墙上的镜框里,用来勉励团队成员奋发图强、建功立业。

“团队的平台高了,在平台上站的人才会高。”陈颖说。为此,陈颖把团队发展的眼光放得很远、很高。

“前处理要做好,样品要弄清楚。”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陈颖正在指导两个博士做蜂王浆品质的研究和燕窝真伪鉴别的研究。她指着室内高高矮矮的设备对记者说,“新进了一些仪器,都是最先进的,这个是电子鼻、这个是质谱仪,我们用这样的仪器来开发‘方法’。还要进新人,要带动他们去做研究。”

在核酸制备实验室,80后年轻人王斌正在做DNA提取。

“2005年我就来了。感觉陈老师人很好,工作严谨,对我们很关心,但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实验细节方面,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要求严格做到位。”王斌说。

“他参与发表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文章挺多的,踏实、认真就能出成果。”陈颖说。

“跟着陈老师做事会有不少收获。没想到的事情陈老师都会提醒,最后做出来的结果都会很漂亮。”王斌说到这儿,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陈颖以她的真诚关爱做养分,滋润着身边的年轻人。如今陈颖精耕细作的“园子”里已是芳菲争妍,她先后指导博士后3名,培养博士3名、硕士8名。

说起如何确立研究方向,陈颖说:“项目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需要,还要与质检事业的需求相结合,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国内、国外同领域的发展状况,紧跟国际前沿。”

面向“科技兴检”,面向服务经济发展,面向保障民生,陈颖率领她的团队始终站在质检科研领域的时代潮头。

学生论文一字一字、反复修改

2012年是陈颖在检验检疫科研岗位工作的第10个年头。经过10年拼搏进取,陈颖收获了斐然的业绩: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8篇;主编《现代食品分子检测鉴别技术》、《食品中过敏原及其成分检测》等著作5部,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1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同时,她还兼职南京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客座教授,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说起这些荣誉、头衔,陈颖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而对于如何做好科研工作,陈颖则不讳言自己的心得:“我觉得工作没有做不好的,就看你有没有态度。我秉承的是‘认真’二字,做什么事情都认真去做。只要本着认真的态度,你肯定就能做好。”

认真做事,陈颖这样要求自己。

吴亚君博士与陈颖同一年来到这个集体,在一起共事10年。她说,陈颖是个完美主义者,她的“认真”体现在做事到位、精益求精、扎实细致,为团队成员树立了良好的工作典范。

认真做事,陈颖也这样要求她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这一点,吴亚君博士和团队其他成员也都深有体会。每个人撰写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或制作PPT,陈颖在前期精心指导的同时,还要对文稿写作质量严格要求和把关,从体例格式到字体大小,甚至标点符号,她都要亲自动手反复修改。学生论文她也是一字一字地改,常常要改三五遍,有时更多。

认真做事,不正是从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严谨作风和敬业精神吗?10年来,陈颖以这种严谨作风和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成员,引领着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攀登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

“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履行好代表职责的具体体现。”当选十八大代表,陈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神圣使命。面对党的嘱托、人民的期望,她的回答还是那么朴素,那么实在。

是啊,作为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只有多出、快出科研成果,老百姓的餐桌才能更让人安心,党和政府也才能更加放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10年来,陈颖在检验检疫科研道路上走得义无反顾,一路走出了执著、坚实的足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于女人,尤其是美丽女人更是天性。然而,每个人对“美”的定义、理解各不相同。

采访过程中,当记者拿出相机表示要给陈颖拍照时,她下意识地抻了抻那件素色格子衬衫带花边的衣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穿这件衣裳是不是显得有点‘小’?”

陈颖解释说,平时在实验室做实验总是穿着白大褂,穿得不合适会使实验受影响,所以养成了穿着比较简单的习惯。此外,家里从小的教育也是这样。

吴亚君博士说,陈颖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的确,在陈颖身上,记者没有看到锦衣华服,没有看到珠宝玉佩,看到的是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质朴,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绽放着至真、至美的时尚风采。

后 记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构建和谐社会。一段时间以来,转基因农产品、掺杂使假食品等字眼时常见诸媒体,让人们谈“食”色变。然而,在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领域里,许许多多的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夜以继日地对食品安全相关技术进行攻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当记者有幸走近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十八大代表、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颖,了解到作为这个群体的杰出代表、食品安全尖端科研工作者,她的所思、所为,也为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这么一群老百姓食品安全的守卫者而欣慰、心安。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