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秉恒:中国人要补质量课
发布:2016/07/07 16:40:52,浏览:1853

623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举办2016年第三次质检大讲堂。这次请来的授课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

“中国人要补质量课!”卢教授说。他是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曾进许多领导人讲过“先进制造业与3D打印技术”。

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制造业质量之路》。基于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把握和对快速成型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技术的稔熟,卢教授讲起制造业质量既生动、也理性,令人信服。

他讲的制造业,更多的是宏观、高端、规模化的制造业,是“数控机床”级的,而不仅是常规意义上的消费品、大路货、瓶瓶罐罐。于是,不仅让大家感受质量之重要,更真切地感受推动质量提升之综合因素,即“高品质的产品是设计制造管理与服务各环节综合的结果”。

卢教授的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亟待提升。产品的高品质是设计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一个具有原始创新的产品往往是通过学科交叉实现的。他还讲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平台”。是的,在科技发展的新时期,制造业的设计、创新、改良、完善,哪里能离得开互联网与大数据?这样讲下来,显然比那些空洞的说教、陈泛的推理、响亮的口号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

关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卢教授归纳为四个“一半以上”:一半以上的商品属于个性化定制,一半以上的价值取决于创新设计,一半以上的制造任务由众包完成,一半以上的创新由创客极客完成。

卢教授告诫:国际间的贸易竞争、经济竞争本质上是质量竞争。一方面,我们要做工业2.0的补课,在设计师、工艺师、工人和管理层大力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可能采用传感器、大数据智能软件等智能技术来实现中国产品质量的跨越发展。

更重要的是,卢教授对质量现状的分析很实在。他说:中国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只是近50年的事。解放初期,中国制造的产品特征为大批量的低端产品,产品主要满足广大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此阶段产品质量不高是不足为奇的。这实际上,也是传递了正思维:用不着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暴自弃,正视现实,好自为之。

是啊,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片荒芜,百废待举,无暇顾及质量。改革开放春风吹来,穷怕了、饿苦了的中国人,可着劲发展经济,追求增长。几十年走过来,速度上得很快,质量上得不太快。现在,到了我们放缓脚步,好好思考质量、提升质量的时候了。

中国产品的质量之路还很长,中国制造的跋涉之路还很长。多长?关键要看怎么走、怎么干?

大唐那会儿,北宋那会儿,张骞走丝绸之路那时候,郑和舰队下西洋那时候,中国质量很神气。但好汉不提当年勇,从现在开始,咱们补质量课、立凌云志,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只要能觉醒,只要能振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