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违规报销35元洗车费这种小事,也会被纪委约谈。”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质监局质量协会会长杨雨近日接受区纪委约谈,当场承认错误,退还违规报销的洗车费用,并保证以后绝不“以恶小而为之”。从中可以看出,我们队伍中仍有部分干部对于接受监督和纪律约束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认为组织这样“较真”,没有必要。
何必这样“较真”呢?
但其实,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氛围日益浓厚,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与“较真”密不可分。如,我们党内涌现出来的以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他们身上突出的一点,就是“较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如郑培民同志,他无论是工作调动、搬家还是儿子升学,女儿出嫁等,从不张扬,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他经常警示自己:“对事必须‘较真’,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确实,“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就是事事要较真,一点儿也不放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我们许多老百姓就是通过党员干部身上的小事小节,诸如一餐饭、一瓶酒、一块月饼、一张贺卡等来评价干部、对待党风的。
因此,“较真”不是闹着玩玩的,党龄越大、资历越深、政绩越耀眼,肩上的担子就越重、责任也就越大。
白恩培在正部级岗位上10多年,逐渐不“较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发展到贪污腐败,走上不归路;王珉自认为“老书记了,在两个省当过省委书记,当过两届的,全国没有几个人”,对中央巡视不“较真”,敷衍了事,结果被巡视“回马枪”挑落,锒铛入狱;还有被严肃查处的刘志军、刘铁男、项俊波等人,都是因为不“较真”,认为凭自己多年累积的功绩、人脉、名声,组织不会对自己开刀。结果一朝落马,其资历和功劳只能平添一抹悲剧色彩。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较真”较的是党性,是责任,是纪律,也是规矩。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作风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何必这样“较真”?
我们的答案是:该“较真”时必须“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