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预付卡消费亟需完善法律保障
发布:2019/02/14 10:30:19,浏览:185

近些年来,作为一种消费模式,预付卡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健身卡、美容卡、剪发卡、洗车卡……在服务行业,预付卡已经成为很多商家的标配。预付卡消费本是个双赢的好事,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减少购物过程中的现金交易,还能够享受到折扣;对商家来说,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降低经营风险,还可以“钱生钱”。但是,现实中由于商家过度发卡、服务质量缩水、裁撤网点,甚至关门跑路等行为导致预付卡成为废卡,消费者维权遇阻等事件屡屡发生。眼见着本该双赢的消费模式受到诟病。

预付卡消费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与当下预付式消费监管不严、风险防范机制不足、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强有关,更源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预付费消费法律约束。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但该意见中没有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实际可操作性不强。2012年,商务部又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企业发行预付卡需在商务部门备案,并按预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存入存管资金。可现实中,企业基本不备案,资金使用也无跟踪监管,实践证明存在诸多漏洞并严重滞后。由于法律缺位,致使消费者维权无门,违法商家得不到应有惩处,使得一些商家胆大妄为,变着花样坑害消费者。

规范预付卡消费亟需完善法律保障。预付费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在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规范预付卡的发行与使用,明确发放预付卡的商业企业法律责任,对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模式依法予以限制,将预付式消费纳入法律规范,让预付消费在法律轨道内有序运行。还要明确预付费消费的监管主体,实现预付费消费领域有效监管。充分保证预付费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遏制预付消费乱象。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预付式消费卡发售的登记、申报、备案制度,对预付卡消费实行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为“预付卡”消费构筑起“防火墙”。法律或行政部门应规定和制定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对拟定的格式合同应进行合法性审查,严格落实备案制度,防止霸王条款、未消费余额退还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从社会角度加强预付费消费的自律规范与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多管齐下,遏制预付卡消费乱象。

同时,要依法严厉打击预付消费卡中的欺诈欺骗行为,对发卡商家存在“借发卡之名行圈钱之实”等行为,应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让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让违法者付出高于守法的成本和代价。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70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