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材料殃及医生,最大问题是形式主义
发布:2019/04/10 16:55:36,浏览:587

近日,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印发的一份扫黑除恶宣传材料引起舆论哗然,因为其中将医生列为“中国10大黑心企业”之首。
4月9日晚,相城区作出处理决定,对渭塘镇党委书记、镇长诫勉谈话,对渭塘镇其他四名相关责任领导予以免职处理。
舆论关注的焦点是污名化医生,官方通报的措辞是“因相关责任人对宣传资料未严格审核把关,造成不良影响”,但我认为这件事反映的真正问题是形式主义。
宣传材料中那篇《中国10大黑心企业都有哪些?》,抄袭自网络上的一个陈年老帖《中国十大黑心职业排行榜》,上榜的除了医生还包括菜场商贩、导游、演艺人员、记者、教师。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职业与扫黑除恶不相干,而官方宣传材料为这种戾气十足的网帖背书,“社会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诡异的事情,宣传材料把“黑心职业”改成了“黑心企业”,因而显得文不对题、不伦不类,医生并不是企业。仅仅是为了洗稿吗?答案在宣传材料的封皮上——“扫黑除恶进企业”。
可以猜测这份宣传材料的出炉过程:当地为了跟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策划出了“扫黑除恶进企业”这个活动。材料撰写人也没有主意,于是上网去找与“黑”有关的帖子,看到一篇《中国十大黑心职业排行榜》就复制粘贴了过来,“职业”跟“企业”不对题啊,改过来就是……
我的猜测未必精准,但实际过程肯定充满了应付公事、敷衍塞责。殊不知“黑心职业”的黑与黑恶势力的黑完全是两码事,何况原帖把医生、教师等列为黑心职业本就恶意满满。材料撰写人固然荒唐可笑,审核环节更是完全失守,材料印发之前但凡有一个负责人真正阅读过,就不可能让它过关。
所以说,“污名化医生”只是表象,这份材料的出炉过程才是最值得深究和反思的。这种牵强附会的“扫黑除恶进进企业”徒然浪费公帑,而无任何实际意义,甚至是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抹黑。
近来一些地方在扫黑除恶中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并非个案。比如贵阳市一家幼儿园门口挂出了条幅“坚持打早打小,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引起许多网友的嘲笑,虽然后来撤下了,但恶劣影响已经造成。难道在挂条幅的时候这种黑色效果就没人想到吗?
扫黑除恶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人心向背,是一场重大而严肃的攻坚仗。近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恶势力的具体认定标准。各地在推进扫黑除恶的过程中不能拍脑袋决策、任性而为,否则就会造成意料不到的“效果”。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72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