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一听农药就紧张
发布:2019/04/18 14:29:04,浏览:425

为了防治病虫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一般都要打农药,这样就会有农药残留。但只要农药残留量在国家规定的标准限量之内,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这应该是一种常识,不过现在不少人对农药残留问题缺乏科学认识,一听“农药”二字就紧张,生怕吃了带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再受一些不靠谱的自媒体忽悠误导,就愈发紧张,这不敢吃那不敢吃了。

最近就有某自媒体公众号发文介绍“最脏的水果”,其中涉及农药残留问题的一些表述缺乏科学依据,甚至违背常识,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比如,“现在的食物越来越让人不放心,因为很多食物里都有添加剂,很多蔬菜水果都有农药残留”。这样的表述很可能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食物只要有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就是不安全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毒理学有条基本原理:剂量决定毒性。人们所熟知的“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即是对这一原理的诙谐表达。讨论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也可以这样说——离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

举个例子,网传吃香椿会中毒,这个所谓“中毒”是指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确为一种有毒物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最高摄入量,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一次吃下7.8毫克亚硝酸盐,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而香椿芽中所含亚硝酸盐(自身生长过程中所积累,非人为加入)的量是很少的,远低于国家规定的4毫克/千克的限量标准。香椿吃中毒,至少要吃两千克——一大盘香椿炒鸡蛋,二两(100克)香椿足矣,考虑到香椿的价格(想想“香椿自由”与“樱桃自由”并称就明白了),香椿中毒绝对是一件一般百姓不容易做到的奢侈事件。

正是由于许多人缺少对农药知识及相关问题的了解,特别是搞不清剂量的重要性,而基于“农药即毒药”的先入之见,常常将“农药残留”这个本来中性的词人为地赋予贬义色彩,并不断将其妖魔化。而这种误读,正成为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整个食品安全环境的不安定因素。最常见的一个误读,是将“农药残留”混同于“农药超标”,同时将“检出农药残留”与“危害健康”挂上钩。

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不只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毒性,还取决于残留量和食用的量。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各国根据农药的毒理学数据和居民食物结构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残留量低于标准就没有问题,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食用。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定残留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残留标准具有很大的保险系数,理论上讲,即使误食残留超标农产品也可能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误读,就可能产生主观臆断,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凭空想象和胡乱联系,比如在“有多少种农药”和“有害剂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不同的农药是针对不同的虫害或者病害,作用机理一般不同。即使有同类的农药作用会累加,也还是根据其“残留量有多大”,而不是根据“有多少种”来判断是否有害。也就是说,如果每种的残留量都低于国家标准,那么危害可以忽略;如果残留量超标,那么即使只有一种也还是不合格产品。

文首提到那篇自媒体公众号文章,对在某种水果产品上发现有十几种农药残留惊讶不已,并将其称为“最脏的水果”,实为一种无知的表现。不懂装懂还胡乱传播非科学的知识,这种做法要不得。在农药残留问题上,必须要保持理性而科学的态度,这是一个基本前提。而之后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在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更安全的范围的同时,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并加快科学研究,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68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