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南通市把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工程,积极探索,上下联动,推动新型合作农场这一新生事物蓬勃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今年全市已建成新型合作农场220家,经营面积12万亩,远远超过年初南通市政府下达发展目标任务数150家。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已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顺势而为,合作共赢
新型合作农场,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联结村干部、农场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
这种新型经营方式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是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一种全新经营形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出去,农村劳动力紧缺,特别在农忙季节更为突出。由于种地比较效益低,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抛田撂荒、人们无心种地的现象。
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对村集体来说,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壮大村集体资产,增加村营收入。通过上级项目资金可建设烘干中心、购置农机装备,通过开展规模化稻麦种植,可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二是解决今后农村“谁种地”问题。现在虽然不少地方都在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但是遇上市场行情低迷或者自然灾害,一些承包大户难以承受经济损失屡屡毁约,压低土地流转价格,有的外地老板见势不妙,撂担“跑路”,把“后遗症”和烂摊子全部甩给当地村集体,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除了有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可以去集体农场打工,也可以外出务工、经商,大大拓宽了收入来源,增强了获得感。比如海安大公镇仲洋村采取年终保底分红,2018年每亩入社土地分红160元。四是培养了新一代懂技术、会管理的村干部。海门市正余镇五总村有378亩集体经营农场,5名村干部,每人一块,年龄最小的27岁,从不会、不懂种田,到基本掌握水稻病虫害防治基本技术,更加接地气。五是增强了村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发展新型合作农场,锤炼了一支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的村干部队伍。
海门市正余镇五总村党总支书记汤芦说,村里年轻人不会种地、中年人不愿种地、老年人种不动地。村集体创办新型合作农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农民抛荒、未来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通过发展村集体经营农场,让农村缺劳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农户有了基本的土地收入保障,村集体农场发挥了托底保障的作用。通过规模种植,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从这个意义上看,新型合作农场发展适逢其时,是利国利民又利村集体的大好事。
顶层设计,助力发展
2018年10月,南通市“两办”发布《关于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的序幕。用南通市领导的话说,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是新时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现实举措,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合作农场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南通市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谋划,确立了从三个方向进行布局。首先,在前期“3个全覆盖”探索的基础上,在全市151个“三个全覆盖”试点村(居)中,选择种植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村(居)建立新型合作农场。其次,结合脱贫攻坚,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建立新型合作农场。在全市104个经济薄弱村(含省定经济薄弱村)中,选择种植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村(居)建立新型合作农场。第三,推动其他有条件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村(居)建立新型合作农场。
同时,运用金融、农业保险和财政奖补等杠杆手段。以财政奖补为例,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0亩以上的新型合作农场给予补助。村集体流转土地建立新型合作农场,给予每亩1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新型合作农场,自创办之年起至2022年,按其经营面积计算每年每亩补助100元,实行一年一审核、一年一兑现。要求各县(市)区研究出台不低于市级财政补助额度的配套奖补政策,支持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对经济薄弱村,政策要求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使之成为脱贫增收、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
为了促进新型合作农场在面上迅速铺开,南通市将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目标任务考核体系,要求各县(市)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加快形成推动新型合作农场发展的工作考核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因地制宜,各显神通
在政策指引下,各县(市)区纷纷出台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海门市在南通市补助的基础上,分别配套100元/亩、400元/亩,经济薄弱村再给予100元/亩补助。其中,经济薄弱村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光政府补贴就高达800元/亩。以正余镇五总村为例,该村投入148万元建立了900平方米的烘干中心,6台机组投入72万元,除去各级补助,村集体最后只出了12万元。“把补贴用于购买农机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党总支书记汤芦说。
海安市计划5年拿出8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合作农场的补助,从启动资金、面积补助、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10个方面给予优惠。同时,率先制定了新型合作农场“四定”利益分配方法,即定管理费、定产量、定成本、定利润分成,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目前,已经有68个村注册了合作社,数量居南通市第一,种植面积达3万亩。
启东市出台政策,明确村集体规模经营面积在300-500亩范围内的,给予每村2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规模经营面积超过500亩的,给予每村3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已享受200万元补助政策的省级农地股份合作社除外)。今年年初,启东市财政预拨付50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用于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前期投入,目前已向23个新型合作农场拨付启动资金460万元。
通州区十总镇是“三个全覆盖”试点镇之一,新型合作农场推进工作也走在全区前列。据当地镇村干部介绍,村集体托底经营的土地都是大户不愿种的小田块或问题田块,如去年整治南美白对虾养殖复垦的土地,成为土地流转的难题,最后由村集体经营农场当“接盘侠”,既保障了村民利益不受损,又避免了土地撂荒和矛盾激化。数据显示,当地由村集体托底经营的土地占到60%,在土地流转市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此外,在租金上,村集体也比大户流转价格更显利民。当地一般土地流转租金每亩六七百元,由村里签的土地流转租金在每亩800-1000元。“村集体托的是村民的租金收入。”十总镇分管副镇长张树清说。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当地农业主流发展形态。
如皋、如东、通州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地通过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领衔创办新型合作农场。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新型合作农场在江海大地,蓬勃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模式多元,管理多样
在运作模式上,南通市各地自主选择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既有村集体自主经营的,也有少数是聘请能人参与管理的,确保村集体经营农场利益不受损。
实行新型合作农场奖补政策原则上以稻麦生产经营为主,此举旨在保障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在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14家村集体经营农场中,除一家从事蔬菜种植外,其余均为稻麦两季种植,面积达到8200亩。在管理模式上,以村集体直接经营为主。
位于如东县双甸镇石甸社区居委会的如东县希望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南通起步早、经营面积大的新型合作农场,总面积达到3100亩,占到全居确权面积的近一半,是南通市土地流转和经营面积最大的村集体农场。社区党委书记吴曙春介绍,从2015年创办农地股份合作社起,就开始实行村集体经营。由于面积大、范围广,该村把田块分成4个组,聘请4个有能力的种田能人,村干部协助分管,村里对管理者采取产量约定,小麦产量达到680斤/亩、水稻产量达到1150斤/亩,做到不赔,每人给予5万元报酬。如果造成歉收减产,未达到约定目标,则要赔偿损失额的40%;超出产量部分的,按一定比例分成。
如皋市规定,村农地股份合作社盈利60%上交村集体,镇上制定奖励政策,可以从上交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奖励;合作社盈利10万元,可提取10%用于发放村干部报酬,这部分资金由市财政支出。江安镇陈严村上半年种了430亩黄豆、140亩水稻,秋收结束后,全部种上了黑塌菜,并与中皋集团签订包销协议。按黑塌菜亩均产量2000斤、订购价1.50元/斤,刨去各种成本,每亩可获纯利800元,500余亩则可获利40多万元,村干部将获得市财政4万余元的额外奖励。
村集体领办新型合作农场,一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也真正发挥了托底保障作用,特别对村低收入户来说,增收效应特别明显。
今年40多岁的袁海兵,是启东市合作镇周云村低收入户。村里创办新型合作农场后,袁海兵到农场打工,平时负责除草,需要施肥时,则用三轮车运输肥料,一年收入不低于1.4万元。由于表现好,村里给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岗位,而今他成了保洁小队长,今年收入能达到2.5万元左右。村里3名低收入户,通过村集体农场实现了就业增收。据统计,合作镇17个村,发展村集体新型合作农场的已有10个,土地经营面积达4000多亩。
平台建设,降本增效
制约村集体经营农场的一个最关键的瓶颈,就是生产资料采购流程较为复杂,按照以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都需要进行招投标,周期长,影响农业生产,不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
海门市农业农村局率先开发海采平台,种子、化肥、农药等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上进行比价采购,挑选出价廉物美的商品,极大地减少了村集体经营农场生产资料采购流程,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因程序繁琐而贻误农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效率,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创造了条件。拿小麦“扬麦23”来说,市场上卖2.20元/斤,而平台上只有1.80元/斤。机械作业要放到政府平台招投标,今年6月份小麦收割时,一般需80-100元/亩,招标后为51.5元/亩。
今年9月29日,启东市政府农资采购网上商城正式上线。据启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介绍,商城目前共入驻20余个农资、农机具供应商,共有种子、肥料、农药和农机具等四个大类26个子类500多种商品,基本满足了新型合作农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农资、农机具需要。单项或批量采购在5万元以下的,合作农场可以在网上商城直接购买;单项或批量采购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不含20万元)的,可以通过竞价的模式购买。采购订单一经确认,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时间将商品送达合作农场指定地点,比起以前合作农场动辄半个月以上的农资采购流程,网上商城的建立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如果商城没有合作农场所需的商品,合作农场也可以通过商城的“采购需求”功能提出采购意愿,有货的供应商可以进行响应。其次,提高了价格透明度,降低了采购成本。“采购比价不再需要招投标,从商城里就能采购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也不存在廉政风险,也不影响农时。”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正兵说。目前,启东市政府农资采购网上商城已成交60多笔,交易额达到150多万元。
到今年底,南通市农资海采平台将实现全覆盖,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增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