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聚力改革创新 促进产业融合 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2019/12/30 09:49:34,浏览:103538

近年来,徐州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积极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改试点,全市现代服务业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改善、趋势向好。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

今年,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呈现“5432”特点。服务业投资占比五成。继去年服务业投资占比首次过半后,服务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前三季度,服务业投资增长8.2%,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13项省级和140项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35亿元、590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89%、77%。淮海科技城、苏宁电商智慧物流、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等重大项目进展较快。服务业规模占比四成。主要体现在三产增加值、服务业税收以及服务业开放等指标。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达到2542亿元、增长6.5%,其中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行业同比增速较快;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47.4%,完成311亿元、增长5.6%,受“减费降税”等一系列政策影响,住宿餐饮、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税收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42.6%,实现6.8亿美元、增长4.1%,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较快发展。服务业贷款占比三成。服务业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前三季度,服务业贷款余额占全市比重38.9%,比年初新增272亿元,其中批发零售、商务服务、房地产业以及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等行业贷款增长明显。服务业用电量占比二成。前三季度,服务业用电量占全行业比重21.6%,达到49亿千瓦时、增长7.7%,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批发零售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用电量增长明显,夜间经济发展迅速。

深化服务业综改试点,

打造“33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在实施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印发实施《徐州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及年度推进计划,累计实施重大改革事项69项,着力突破三大生产性服务业、三大生活性服务业和三大新兴服务业,不断优化“33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持续提升。徐州市深入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累计获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5家、领军企业4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3家。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水平持续提高。文化旅游方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方特欢乐世界、恒大童乐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贾汪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徐州被列入十大红色经典旅游目的地。健康养老方面,深化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成多个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徐州九如城获批省级养老服务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兴服务业规模和业态持续提质。服务外包方面,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成功举办2019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暨国际数字经济峰会,前三季度,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35亿美元,增长82%,增速居全省前列。平台经济方面,徐工“汉云”荣获五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州软件园以得分第一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前三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1900亿元和460亿元,增长均超20%,带动全市就业人数超过55万人。

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

以先进理念创优营商环境

下一步,徐州市将切实加强上下对接和年度衔接,为2020年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做准备、创条件、优环境。

一是加强研判,系统谋划“十四五”新思路。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深刻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深度融入全市中心工作大局,认真开展“十四五”服务业发展研究,系统提出政策举措,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二是深化综改,突出“两业”深度融合新特色。发挥国家服务业综改试点优势,与“两业”融合有机结合,切实做好今年7大类26项重大改革事项工作,加快实施徐工制造服务化试点、沙集电商集聚融合试点、泉山经开区区域集聚试点等“两业”融合项目,推动改革事项落地见效。三是创新驱动,完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完善“33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等创新平台,集中突破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等产业载体,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四是精准施策,激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牢牢把握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企业、集聚区三大抓手,实施一批打基础、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两业”深度融合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集聚示范区。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55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