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瑜
去年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连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让个别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也让更多的企业以此为戒、严以律己。
自古以来,中国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之说。怎样让市民吃上安心、放心的食品,把好生产关这个第一环节,任重而道远。日前,记者就我省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完善监管体制等方面,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张亚青进行了对话。
问:作为省质监局分管食品的副局长,您对我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领域的总体状况作何评价?
答:我先给出一组去年我们监管的江苏地区食品生产及加工领域的数据。江苏的生产企业数是全国的第二位,我省质监部门监管的食品生产小作坊12594家,食品及相关企业共有11445家。但是2011年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生产企业134家,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更是多达870家,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2家。监督抽查江苏地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的合格率达到97.4%,预计比全国高出2%。我省稽查执法日趋严格,去年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达64起。
通过我局提出的“三分监管”的要求,优化资源后监管效率大增,每百次检查发现问题同比增长10个。类似的数据还有很多,这些数据可以证明我省食品安全的状况总体是“渐稳”、“趋好”的。
问:您刚才提到的“三分监管”是个什么样的监管方式?
答:为提高食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行“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监管方式。“三分监管”:即将28类食品类别按风险程度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企业按照质量保障能力的高低分为A、B、C级;根据企业生产的食品的风险类别和保障能力确定监管等次,分为五等,把乳制品、肉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作为高风险食品进行重点监管。
在去年(首届)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上,我局的“三分监管”获选“首届全国食品安全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这是国家质检总局向论坛推荐的唯一事例,也是江苏省省级部门获得的唯一奖项,肯定了质监部门工作成果和开拓精神。
问: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更是把食品行业推向风口浪尖,食品领域一度面临“信任危机”,我省食品生产及加工领域也面临很多“不安全”因素,造成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答:第一,江苏食品生产企业存在大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及小作坊并存的状态,企业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诚信、法律意识及道德意识有明显差异,部分不良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沦陷,他们无视食品生产设备重要性、对生产环境随意性导致可能生产出不健康的食品,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品种杂、规模小、地点隐蔽,给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第二,现今我国GDP位居全世界第二,经济发展迅猛,在全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氛围中有些不良商家迷失了应有的道德底线,出现个别企业主生产出来的食品“只卖给消费者,而自己不吃”的现象,对消费者是莫大(博客,微博)的伤害。
第三,当前食品安全基础薄弱,造成监管仍留有的盲区,工作难度加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了杜绝这种安全事故隐患,必然需加大监管投入,要求能快速、高效地依靠设备、专业检测人员及数据来检测好坏,发展快速检测机构,不仅投入巨大而且过程极其漫长。这就要求我们创新,针对基层的问题改变对应的监管方式,增强紧迫感,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最后,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个别为了不正当利益的个人和集团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虚假新闻炒作,其宣传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很多子虚乌有的事件,消费者却信以为真,给食品安全领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问:质监部门怎样杜绝和整改这些因素,来消除普通消费者的顾虑?
答:首先要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增强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食品安全法出来后,我们把书里面所有涉及到食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全部罗列出来,给企业进行宣传,要求法人代表重视,苦心积虑地让生产者本身更加认识到从事的职业是良心工程。同样质监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基础建设,不断提升食品生产的监管能力。
其次严格把关市场准入门槛,强化政府监管,在各个环节上严把安全关口。对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坚决杜绝门外。严防某些不法商家为了取得许可证通过租用、借用设备等恶劣行径来蒙混过关,同时实施市场退出机制,打好市场监管的“组合拳”。
再次要加强监管工作,严格履行食品监督执法职责。除了开展日常对生产企业的监管以外,还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如“打非添”专项活动等。增加重点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对企业监管不单单使用传统抽查小样的方式,要求监管人员到企业进行突击抽查以及不定期的到市场终端比如超市、商场去购买成品来进行检查。
问:在我省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酒类、肉类、乳制品等哪一类产品能够树立典范,起到表率作用呢?
答:去年我省进行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发证工作,严格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原来江苏有61家乳制品厂家,46家通过核查,淘汰了15家,淘汰率达到了24.6%。对地产的乳制品企业,严格执行三聚氰胺项目全方位的检测。
问:您最想对普通消费者说些什么?
答:我们一定用创新方式强化对食品生产的质量监管。也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食品质量安全中来,与质监部门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希望广大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购买产品时有一定的辨别性,也可拨打12365咨询投诉举报热线。
(摘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