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国生
湖北省省长王国生(中)为第三届长江质量奖获奖企业颁奖。
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左三)在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泽洪(右二)的陪同下考察国家光电子产品质检中心。
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是我国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纲要》的颁布将为湖北质量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一次难得的契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大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着力打造“湖北原产”,壮大“湖北创造”,奋力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把握省情,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自2008年5月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湖北质量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02%,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到83.74,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10位。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全省经济呈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质量兴省工作呈现出五个新特点:一是工作推进层次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省委专门把质量兴省战略作为省委常委中心组的学习课题。今年3月16日,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二次集中学习,要求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兴省战略,从提升湖北综合竞争力的角度,把质量兴省作为一种发展观、价值观来追求,树立一种卓越的、高质量的追求。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把质量兴省战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强调,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质量奖励措施实。长江质量奖制度日趋完善,先后评选颁发了三届长江质量奖,共有7家企业获奖,成为全省卓越管理的标杆。全省有15个市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有211家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标准,大型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掀起了创建申报长江质量奖的热潮。三是名牌培育力度大。截至目前,全省认定湖北名牌704个。名牌产品虽然数量不到全省产品总数的1%,但销售额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额的25%以上,拉动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近8个百分点。四是质量管理要求严。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突出抓好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重点产品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监督抽查的力度和覆盖面,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食品、药品、进出口商品专项整治力度。近年来湖北省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质量安全整体态势平稳。五是技术支撑平台宽。围绕全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公共质量检测技术支撑。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分别为7家和15家,在建国家级13家。依托武汉大学在全国建立了首家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质检总局与武汉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及高规格培训活动,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在充分肯定质量工作成绩的同时,湖北也清醒地认识到质量发展工作离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9万多亿元,规模扩大近126倍,尤其是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第10位。但是,湖北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端型增长模式,是以资源型工业和原材料型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是以高投入为主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湖北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湖北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离沿海先进地区乃至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发展不够,缺乏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大品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企业质量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制假售假现象还没完全消失。服务业顾客满意度不高,影响整体经济发展质量。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针对中国工业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方兴未艾。在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以价格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产品已经失去优势,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高技术产品、优势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以质取胜成为战胜世界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武器。因此,湖北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抓住了质量这个关键要素,就抓住了科学发展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会影响发展进程。”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培育以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竞争力。湖北发展的价值追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质量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全力组织实施好质量兴省战略,确保质量安全不出事,质量过硬靠得住,以质量改善民生,以质量保障和谐,以质量促进发展。
二、抢抓机遇,全面落实《质量发展纲要》
2012年是贯彻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质量发展纲要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质量兴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湖北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企业,将突出质量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取得实质性改善和突破性成效。
(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政府《质量发展纲要》。国务院的《纲要》规划了我国质量发展蓝图,明确了我国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2011年9月,湖北省政府从实际需求出发,出台了《湖北省质量兴省战略发展纲要》,基本思路与国务院纲要精神一致。宣传贯彻《纲要》,务必在全省掀起重视质量、推动质量发展的新高潮。重点是要根据《纲要》提出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行业,逐一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
(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深入开展质量兴省活动,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标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守道德良知,以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质量兴企、技术改进、节能降耗、技能竞赛等活动,积极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生产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大力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向“管理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经营绩效卓越”的组织颁发质量奖,是政府组织经济工作的方式创新。湖北省政府设立了长江质量奖,并连续3年向获奖企业颁奖,全省上下追求卓越蔚然成风,要大力推广获奖企业的成功经验,使他们的经验在更多的企业开花结果。要继续大力实施卓越绩效“千百十”工程,组织1000家企业导入长江质量奖标准,组织100家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树立10家长江质量奖标杆。要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卓越绩效模式管理的行列中来。
(四)坚持不懈地培育精品名牌产品。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是品牌的较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围绕重点产业, 制定并实施品牌培育发展规划,从重点产业中筛选一批竞争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培养,加快形成一批新的品牌。按照“争创一个品牌,带活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培植一批品牌”的思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规划,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要积极开展争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活动,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五)严格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要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实行整体联动,建立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健全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要探索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及时掌握质量安全违法线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从严查办一批区域性、系统性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一批制假、售假不法分子。
(六)建设完善质量技术检测平台。质量技术检测平台是确保质量兴省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打造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是服务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整合检测资源,提高检验检测基础设施与装备共享水平,加快省、市、县三级技术机构改革步伐,加快提升全省技术支撑能力,尽快建立起适应千亿元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检测平台体系。
三、强化领导,着力营造质量兴省浓厚氛围
质量兴省战略事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进质量兴省,以质量振兴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的工作局面。加大质量兴省绩效考核力度,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提出批评,并督促整改。督促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用标准、指数和规则来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把“有质有量”作为干部政绩评价与考核的行动指南。
(二)形成合力。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质量兴省战略的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参与,使质量兴省成为全省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食品安全监管、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保证品牌建设、质量奖励、质量基础研究等经费要求。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要加大对产品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视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典型引路,加大对省内名优产品的宣传力度,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提升“湖北原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