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专家学者,可全国政协委员邹先荣还是很受关注。刚到北京的那天晚上,记者们就找上门来,聊到晚上八九点,“当委员也蛮辛苦嘞。”操着一口重庆普通话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记者们对邹先荣的关注,多半因为他是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界唯一的农民工委员。而本报记者对他的关注则源自他的另一个身份——力帆集团成品检验部组长,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质量人。
一谈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原本有点拘谨的邹先荣一下子眼睛亮了,语速快了,手势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我,他所在的成品检验部主要负责力帆摩托车的质量检验工作,包括外观检验、性能检验和包装检验三大类。整个部门加上他一共20个人,就一个女同志。“没得办法,谁叫检验工作又枯燥又累呢。”话虽这么说,可从2001年开始,邹先荣在这个“又枯燥又累”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从刚接触检验工作的“愣头青”一直干到了成品检验部组长,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邹。
记者发现,老邹对于质量检验工作的热爱可以用“溢于言表”来形容。“我跟你说,在我们企业,检验工作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据他介绍,力帆集团对于质量检验员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摩托车装配流程很熟悉,还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因此,检验员都是从车间一线抽调的熟练工人,再经过一个月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现在,老邹还要利用每天的班前会、下班学习、专项培训的机会,不断帮助大家提高检验水平。“自己不多晓得一点,怎么给别人把关?”他经常跟检验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摩托车关系着道路安全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果手一松、眼一花,让不合格产品出了厂门,那就是对企业和消费者双重的伤害。
因为严格,老邹时常会遇到“麻烦事”——一旦产品查出来不合格,有求情的,也有不服的,还有吵架的。“大家都是打工的,都不容易,说啥子我都能理解。”可惜的是,老邹能理解人家,人家未必能理解老邹。于是,老邹还得赔着笑脸挨个去做思想工作,甚至硬着头皮去和比自己级别高许多的领导沟通。“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一点,质量和产量之间确实有矛盾,而检验部门就是矛盾的焦点。必须要多沟通多交流,把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和大家说清楚。”
“你都和人家怎么说啊?”记者很好奇看起来不善言辞的老邹要如何说服大家。老邹嘿嘿一笑:“说啥子都行。但有一条,质量是原则问题,没得人情讲。”
虽然老邹时常把质量挂在嘴边,可要是问他的质量理念,翻来覆去也就一句话: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他从企业宣传栏里照搬过来的,可后来我才明白,从1999年进入力帆,这句话就已经刻进了老邹的心里,和他的工作融为一体了。
1999年,当过农民、做过小生意的邹先荣决定当一名工人。只有高中文化的他选择力帆,一是为了谋生,二是为了在大企业中学习提高自己。“回想刚进厂的时候,我真是擀面棍吹火——一窍不通。”就是凭着爱学习、爱琢磨的精神,老邹把厂里的发动机拆了装,装了拆,最终掌握了摩托车的装配技术和质量要领。2001年,因为熟知每一个工位的装配,他被领导从一线调到成品检验部,专门负责生产线的质量管控工作。岗位的变化,角色的转变,给邹先荣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严格把关之外,他还根据检验工作需要,接连发明了对发动机号反照镜等几项国家专利,还提出了“E-mark”摩托车检测排放等20多项工装创新和几十项合理化建议。
老邹还有一个引为自豪的小故事:2007年,力帆与美国一家知名摩托车企业合作研发大排量摩托车。因为技术全面,老邹从成品检验部“脱岗”去了大排量摩托车班组,专门负责生产和质量控制。面对美国资深设计师制定的产品设计方案,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老邹,靠着十几年在质量一线积攒的经验和心得,硬是给美方提出了十几条改进建议。最后美方设计师不仅采纳了他的建议,还向他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说到底,质量这回事,关键还是用心。”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