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 深入实践 深入创新——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解读
发布:2012/05/11 10:55:59,浏览:2267

7月21日至23日,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全国质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定、更加步调一致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将全年的质检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支树平在讲话中指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是质检工作的总结,是质检职能的定位,是质检特色的诠释,凝结了几代质检人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坚守与开拓、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应该坚持这四句话的方针,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实践探索,进一步创新发展。

解读之一: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抓质量

影响决策层 动员全社会

要抓好质量,必须把质检系统的共识变为全社会的共识,把质检系统的行动变为全社会的行动。这是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求。

支树平指出,首先要让决策层面更加重视质量。决策层面重视质量,质量才能摆到应有的位置,政府才能在质量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各地质检系统要想方设法,以科学的观点、充足的论据和有力的宣传去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让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质量,负起抓质量安全的责任。具体来说,要继续强烈呼吁质量强国战略,把质量强国与质量振兴、质量发展、以质取胜联系起来,成为质量工作的总纲领、总抓手;要加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随时了解质量动态,准确把握质量状况,把分析报告及时送到领导干部的案头,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要继续深入推进总局、省、市、县四级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的落实,作为硬性任务,年底前形成统一制度;要推动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之中。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扩大试点工作,争取年底前见到成效;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地方政府很关心品牌建设,抓品牌就能抓住决策者的关注点。质检部门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反复论证,科学推进,找到新的突破口和载体;要建立健全质量激励机制,继续推进设立国家质量奖,指导各省(区、市)政府规范质量奖评奖办法。各地两局要联合推动各级政府开展政府奖励工作,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和配套政策。

其次,要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质量。近年来,质检系统加大了开放力度和宣传力度,扩大了质量工作的社会影响。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的研究和宣传,首先在系统内鼓励探索研究质量,下决心培养一大批我们自己的质量专家,形成一大批质量研究成果,拿出一些有深度的重头文章,让我们在质量领域的话语有分量、有影响。还要动员社会有识之士加大对中国质量问题的研究力度。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质量工作的深度宣传报道,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也要以多种方式包括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向全社会发布;还要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面向企业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实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如质量工程师制度。大力宣传企业好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做法,树立中国质量管理的经典、中国制造的形象。

解读之二: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

事事讲质量 处处讲质量

支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每一个质检人,都要秉承“质量第一”的理念,做到事事讲质量,处处讲质量,使讲质量成为质检工作者的鲜明特征。

抓质量是质检人的共同职责。支树平要求,全系统都要考虑每个部门能为抓质量作什么贡献,每项职能手段能为抓质量派什么用场,每个质检人能为抓质量尽什么力量。从总局到各地两局,从业务部门到综合部门,都要围绕抓质量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作贡献。业务部门要充分运用生产许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执法打假等手段,综合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科技、人事、财务、纪检监察、督查内审、后勤保障等作用,为抓质量提供保障。党委政工部门要为抓质量提供党建和思想政治保障。全系统团结一致喊质量,矢志不渝抓质量,为质量拼搏,为质量而战。

支树平还指出,质检部门拥有抓质量的许多手段,尤其要注重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特别要切实发挥好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三大支柱”应有的作用。

解读之三:如何真正体现抓质量工作的成效

既要看过程 更要看结果

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检验抓质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即不仅要有过程性的东西,更要有结果性的东西;不仅要看发了多少文、开了多少会、搞了多少个专项整治,更要看质量隐患排查了多少、质量问题解决了多少、质量水平提升了多少,要以数据说话,凭事实作证。

从全国范围来讲,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进出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国外通报我国商品不合格率等指标的变化和比较;同时,还要认真检查中央领导关于质量问题的批示是否得到了落实,落实的结果怎样、成效怎样。

从各地来讲,抓质量的成效主要集中在本地区支柱产业、主打产品质量是否得到提高,有多少种商品新打入国际市场,当地大宗出口商品对外贸易增加了多少,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加了多少,有多少家问题企业得到了整改,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是否发生过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支树平还提出,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间断对于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但假冒伪劣打而不死、打而不绝,我们与质量违法犯罪分子一直处于博弈状态。面对这样的形势,怎么提高执法打假的有效性,真正使假冒伪劣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也需要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解读之四:如何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

强风险监测 重源头控制

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加强风险预警和通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切实做到防范在前、主动在前。这是支树平在讲到保安全工作时,为加强主动监管、有效监管而提出的要求。

支树平认为,应当把风险监测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充分运用已有的风险监测渠道,包括重点监测、监督抽查、口岸查验、现场检查、社会舆情、投诉举报、境外通报等,不断扩大风险监测范围,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大疫情的风险监测力度。特别是对那些高风险高敏感性的产品,要实施重点监测、实时监测,不断提升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向社会发布风险预警,向地方政府做出风险通报,让公众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准备。

质检部门还要加大执法把关力度,力求把风险控制在源头环节、解决在初始阶段、处置在萌芽状态,严防风险升级,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特别要防止个别产品扩大到一类产品、个别企业扩大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防止局部问题演变成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

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也格外重要。据了解,各地两局在风险防范方面已有不少成功做法,如成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机构、完善风险分析制度、探索“3+1”防线建设等。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也已形成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初步指导意见,要着力推动风险监测网络和预警平台建设,为全系统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供法律依据、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解读之五:如何对质量安全工作从严监管

既敢于监管 又善于监管

支树平在部署保安全工作时,要求全系统敢于监管、善于监管、落实监管,真正将“六个严格”(严格实施风险分析、严格实施市场准入、严格生产企业监管、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落到实处。

支树平说,从严监管之“严”,要求质检部门必须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要拿起执法打假的武器,严肃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对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要扭住不放、一查到底,猛追猛打、绝不姑息,该处罚的坚决处罚,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坚决移交。

从严监管之“严”,除了严格之意,还有严密监管、科学监管的含义。要通过分类监管,把有限的监管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到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上,切实提高维护质量安全的有效性。

从严监管之“严”,还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责任不落实就是监管不落实。下半年,要着力抓好“监管之监管”。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督促企业首先把产品质量的监管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对自身监管工作的监管,加强对全系统落实监管责任情况的督察和追究。

解读之六:如何对质量安全事件科学处置

增强预见性 提高主动性

支树平在讲话中强调,面对质量安全事件,必须在掌握应对技巧上下功夫,做到科学处置、妥善处置。

支树平对上半年质检系统在质量安全事件科学处置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他指出,下一步,首先要抓紧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为快速、有效、妥善处置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提高应对处置的主动性。对已经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处置,必须积极靠前、争取主动,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风险,第一时间发布预警,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绝不能拖延,更不允许推诿塞责;第三,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要建立与媒体经常性沟通机制,自觉接受媒体监督,勇于面对公众质疑,掌握应对技巧,熟悉新闻规律,正确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

解读之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发展

发挥新优势 实现新作为

支树平在讲话中提出,实现转型发展,质量安全是必然要求。质检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上有所作为。

支树平要求,质检部门应至少在4个方面有新的作为。要在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作为。全系统要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进一步利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措施,扶持一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提升许可条件、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一批落后产业发展。对国家明令淘汰的产业,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予以取缔;要在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新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日益受到国内外高层关注。全系统要及早谋划,支持市场准入,制定行业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认证制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在继续在服务节能减排上有新作为。质检系统要在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制定耗能设备国家标准,促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计量,实施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加强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在扩大外贸进口上有新作为。全系统要积极想办法,主动发挥好检验检疫的外贸调节器作用,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法检目录,出台支持进口措施,促进战略性、资源性和高技术产品进口。

解读之八: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

扣热点重点 促落实到位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支树平要求,全系统要紧密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在区域发展中最关心的问题,发挥质检优势,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服务。

近年来,国家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各省(区、市)也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区域发展规划,有的上升为国家规划。各地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不同,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热点和重点也不尽相同。

支树平披露,总局这些年来已与30个省(区、市)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出台了不少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备忘录和支持措施,都是总局为支持各地发展而量身定做的,是对当地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的郑重承诺。各地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不同,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热点和重点也不尽相同。这些备忘录,支持措施不同,但都紧密围绕了区域发展战略,针对了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受到各地政府的充分肯定。他要求,各地两局要根据当地发展实际,每年确定几项重点工作,重点推进,力求每年都有新进展。同时,总局要加强督促检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落实,使质检的服务措施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见到实效。

解读之九: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心系老百姓 开辟新渠道

为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树平提出,全系统在“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组织开展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人民质检的忠诚、质检为民的成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支树平说,质检工作只有坚持为民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质检部门一定要为老百姓监管好消费品质量。这些年来,我们在服务民生方面探索出不少好做法,要进一步研究把握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的新期盼,针对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和重要消费品,特别是围绕老人、儿童用品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专用消费品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质量水平,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质检部门一定要为老百姓解决好质量安全诉求渠道。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直接面对群众,是群众表达质量诉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据介绍,上半年,黑龙江、上海、江苏、广东、重庆、甘肃、宁夏等七省(市)质检两局已实现互联互通。全系统通过12365共办理业务41万多件。支树平要求各地两局进一步加大12365系统共建共用力度,力争年底时有一半以上的质检两局联网试运行,明年底全面实现全系统联网,做到老百姓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有处说,有人管。

质检部门一定要为老百姓建设好服务窗口。全系统要高度重视窗口单位建设,通过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创造出富有特色也富有实效的新成绩。

解读之十: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

从根本入手 治“跑冒滴漏”

构建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必须坚持走改革之路。支树平在谈到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时这样强调。

支树平分析了全系统面临的监管机制的挑战。他说,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制约,我们常常处于捉襟见肘、防不胜防的境地。面对点多、面宽、线长的监管领域,我们即使是步步为营、层层设防,产品质量也难免出现“跑冒滴漏”。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支树平指出,必须开拓思路,拿出改革创新的措施。应该思考,在强化政府监管的同时,更好地借助外力,运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形成市场主导、政府监管和社会治理的良性格局。要积极探索如何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让企业自觉地控制和防范质量安全风险,靠质量信誉赢得市场。还要探索如何让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管,把质量违法行为置于全民监督之下。

支树平还对一些地方局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进行了介绍。如:四川省质监局聘请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延伸扩张监管触角;北京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将质量违法信息与其他部门共享,加大违法企业的犯罪成本等等。他希望大家都能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大胆闯、大胆试,让质检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解读之十一:如何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

宏观抓关键 微观抓基层

支树平在讲话中认为,质检系统现在面临着能力不足的危险,尤其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他要求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

从宏观上看,能力包括班子、队伍、装备、经费、法律法规、科技手段等等,其中班子和队伍尤为关键。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都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引领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奋发进取、纪律严明的质检队伍。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建设、作风行风建设以及思想文化建设,树立质检部门良好形象。质检事业需要一茬又一茬的青年人为之拼搏、为之奋斗,因此全系统要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质检事业薪火相传、朝气蓬勃。

从微观上看,基层是质检战斗力、执行力的基础所在,质检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支树平透露,总局已经制定了《基层局标准评定制度和指标》,各地两局要参照这个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把基层单位做强,把基层监管做实。

解读之十二: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锻造精气神 凝聚内动力

支树平在讲话中希望,全国质检系统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劲头、埋头苦干的作风、创先争优的勇气,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面临“四个危险”,其中精神懈怠问题摆在第一位。支树平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们也曾指出机关存在学习氛围不够浓、纪律要求不够严、工作作风不够实的问题。“七一”前夕,总局组织全系统文艺展演和红歌演唱会,既是庆祝建党90周年,也是为了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是一种表达、一种激励、一种动员、一种宣誓,是心灵的沟通,和谐的共鸣,是质检系统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现。

支树平还强调了这次半年总结会议选择在四川召开的原因。他说,这次会议之所以开在四川,看重的就是四川两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表现出的奋发进取、不甘人后的精神,正是我们质检系统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两局的创先争优工作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心悦诚服,看后很受教益,也很受鼓舞。质检工作就是要有这种责任、这种气概、这种精神。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