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德国冰酒而起的浮想联翩
发布:2013/04/08 17:17:49,浏览:1611

杨荣坚

友人从德国归来,带回两瓶我喜爱的冰酒。

细细品尝,感受来自德国零下8℃的绝唱。同时,也不由得体会德国制造留给一个消费者的亲切和愉悦。

其实,友人带回的并不是德国最高档的冰酒,其中的芳香甚至不如中国市场上某些国产冰酒的多样和复杂。但是,其中并不算华丽的香型里透出的却是纯正与简单,稍稍回味就可以断定没有蜂蜜和香精之类的添加。而这份信任又不仅仅是对酒的品味,也包含着对德国产品信用体系的认可。

发端于德国的冰酒,从1794年至今,全球积累了1000多吨的产量。这个数字还不够中国正宗茅台酒的二十分之一。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德国作为冰酒的故乡,其年产量只有300吨左右。有些温度偏高的年份,还可能绝收。由此可见德国冰酒的弥足珍贵。

冰酒的由来是一个美丽的意外。1794年冬季,德国弗兰克地区突然遭到一场早霜,当年的葡萄看来就要毁于一旦。酒农们硬着头皮把半结冰的葡萄榨汁酿酒,没想到居然酿出一种异于其他葡萄酒的特殊风味。于是,他们把这种酒叫做冰酒。一般用来酿酒的葡萄含有大约85%的水分,而晚收的葡萄在零下8℃条件下水分以冰晶的方式被剥离,其糖分和酸度都大大提高了。而且,在成熟后挂藤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葡萄经过白昼和黑夜的融化与冷冻,产生了一种别具风味的干物质,这种干物质不仅香型丰富,而且含有大量的营养。欧洲贵妇们通常把冰酒当成美容佳品。

德国冰酒名扬世界靠得不仅是精致与完美的酿造方法,还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酒法》和《酒标法》。德国冰酒所采用的葡萄必须在零下8℃的冷冻状态下持续24小时以上才可摘收。符合冰酒天气的条件很苛刻,只有在很少的年份才有这样的运气和天气。如果天气不够冷,或者持续的时间不够,那么所有留在葡萄园里的葡萄就只能用来酿造迟采酒,而不是冰酒。人们对这些小冰珠一粒粒筛选的收获工作都必须在漆黑寒冷的清晨中开始采摘,而且还要戴上手套,以免葡萄由于人的体温而融化。由于葡萄在冰冻状态下榨汁,所以压榨出的葡萄汁高度浓缩,获取的量很少。如此酿制的冰酒在甜度和酸度之间有着鲜活灵动的完美平衡,使它成为独一无二的自然甜润醇美的佳酿。

德国《酒法》规定,所有成品优质酒装瓶后,生产者必须将样品送往官方主管机构进行非常全面、严格的理化分析和感官测定,并获得质量控制检测号码之后,方能销售,该号码必须在酒标上显示。德国酒标的取得程序也极为严格,《酒标法》中最重要的规定是在酒标上必须显示该款酒的质量级别。德国《酒法》在普通餐桌酒和优质酒两大质量级别中又分别规定了比《欧盟酒法》细致得多的级别体系,这是其他产酒国无一能做到的。德国冰酒享誉世界,盖源于此。

从冰酒的制造,看得出德国人对产品的态度。

2012年3.15“毒胶囊事件”之后,吉林辽源一家生产食用明胶的德资企业在连续多年亏损后一跃成为国内明胶企业的龙头。原因是这家企业多年保证食用明胶的产品质量,在国内明胶生产潜规则盛行的情况下绝不降低生产标准,终于迎来了“毒胶囊事件”之后的大好形势。总结该企业可认定两点:一方面,作为百年企业,培育市场的功夫实在是到位;另一方面,在坚守产品品质的同时,也是在坚守企业的品质。宁可亏损也不造假,这在潜规则盛行的市场环境下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坚守的。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家企业对社会正义最终影响市场并彰显品质优势具有天然的自信呢?

还是德国人的故事:某个品牌的德系汽车进入中国之初,整车出厂前的检验是由德国工程师来完成的。起初,德国人手拿粉笔,发现质量瑕疵就画个圈,意味着这个部位要返工。然而,在这个德国人的身后悄悄地跟着一个手拿抹布的中国女工,于是,他的认真被这位女工轻轻一抹就化为乌有了。后来,这位德国工程师把粉笔换成了锤子,发现问题就是一锤子,于是,那个部位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今,这个德系品牌已经成为公认的“官车”,应该与德国人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从抹布PK粉笔,再到锤子PK抹布,其间的博弈透出两种质量文化的冲突。而两种文化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于支撑文化的价值体系。以降低成本的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简单直观的价值判断方式,尽管有效,但也有限;以提升质量的方式追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间包括质量信用、品牌信誉以及消费群体的信任,是具有智慧意义的价值判断方式。这种价值观往往要经过许多年的市场(转43页) (接41页)培育,从一代又一代人的骨髓深处滋生出的文化基因。

那么,质量文化的基因是什么呢?将人格品质注入产品品质的意志力就是质量文化的基因。当然,那种只见利益而不见品质的价值观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过是非市场经济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充其量是由对市场的无知造成的。

我们可以找出许多条理由解释生鲜乳标准降低,但是,却不能阻止消费者用脚投票。当香港过境深圳的游客整箱地运回婴幼儿奶粉时,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会变得十分苍白。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认可: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的被认可,必须由这个国家民众的质量文化和质量标准共同支撑的信誉平台来展现。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8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