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京的福昌饭店内有一部建于民国时期的电梯,80多年后仍在使用,有人称它是“老古董”,但通过市质监局96333平台查询:“一年来没有困人记录”。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就是从这些老物件开始。这座历久弥坚的老城也正像一部质量能够经受住历史考验的电梯,受人尊重。南京市民给自己的城市定义了质量精神——“品质为基、追求卓越”。南京市政府也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为政府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刊刊发系列报道,展现南京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对南京的初印象是从两部电梯开始的。一部在福昌饭店,建于1932年;一部在总统府,建于1935年。南京市质监局应急办朱晔秋说,谈这两部电梯是想表达一个观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不仅要靠生产质量,也要靠后期管理。
2012年,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创建市。不到两年时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南京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南京的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质量水平全面达到《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目标,创建工作取得市民认可,品牌发展战略结出硕果。成绩的背后,南京质量工作的管理机制功不可没。
社会共治
逼着后进当先进
“铃……”
接线员李希通过6位识别码迅速查找到困人电梯所处区位、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并将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电梯维修员,10分钟后,维修人员从永阳镇秦淮路55号的电梯中成功解救出了被困人员。
“自
朱晔秋告诉记者,96333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全市电梯进行监控、预警。电梯安全的运行参数,与应急中心联网,一旦发生数据异常,中心会及时把情况发送给相关维保单位,提前预防。同时,这些电梯故障数据通过汇总分析,还可统计出多项重要数据,包括不同场所电梯故障率、不同品牌故障率、不同维保单位故障率等。“我们会把这些数据及时发布出来,将品牌故障率、星级评定纳入招标评分指标,严把招标关,从源头提高进入南京市场的电梯质量,让市场去倒逼质量工作不到位的企业做到位。”
合力推动
全市共下质量一盘棋
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南京质量精神的宣传画,市民手中拎着“心系质量安全、共建质量强市”的手提袋,质监员热情的发放着印有“阳光质监、金质服务”的工作名片……正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南京处处充满着浓厚的质量氛围。
2013年,以“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中,南京市质监局得到了南京市经信委、农委、教育局、旅游委、食药局、卫生局、商务局、总工会、知识产权局、文广新局、质检协会、南京检验检疫局、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等13个部门的响应。
南京市质监局质量管理与认证处副处长王帆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市民对城市的质量满意度83.12,知晓度80.33,参与度达到了89.17。
从2012年,南京启动“质量强市”战略开始,南京的质量工作便得到了市民、政府、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其中,联合教育局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农委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联合食药监局组织的药品企业现场交流培训,联合知识产权局针对南京大型商品流通场所组织开展专利执法检查等活动反响强烈。“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也形成了社会各界的共识,成为推动南京发展的新优势。
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障房工程中,南京市质监局与市住建委一道,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开拓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监管模式。截至
上下联动
全面迈入“质量经济”新时代
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年和2012年分别出台文件支持南京跨江发展和打造质量强市,创造了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为支持副省级城市发展出台文件、第一次为推动副省级城市发展连续出台支持意见。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2013年7月下旬专题调研争创工作,质量已经成为事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事关民生福祉的重要元素。
有了上级部门的政策、技术支撑,有了市民的热情参与,南京市质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
2013年,南京市产品质量保持稳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保持在0.3人以下,处于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2013年,南京市工程质量稳步提高。以居民住房保障、地铁建设等项目为重点,工程质量水平逐年稳步提高。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2013年,南京市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围绕服务青奥会,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建立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制度,大力推动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201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位列全国60个重要旅游城市的第一方阵。
2013年,南京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城市生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2天。
2013年,南京市经济运行质量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3%、43.3%、54.4%,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三二一”产业格局。
2014年,南京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的质量强市工作也与这座老城一样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