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王勇
【摘要】针对目前基层质检科研领域的一些难题,尤其是团队建设、人才选拔、科研项目的选取、与外单位的合作、检测设备的开发等几个方面,作者将其8年的科研工作经验总结成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质检;科研;基层;检测;设备开发
1引言
科研工作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质量检验检测效率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地方质检机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目前质检机构的科研现状,是迫于职称评定、领导压力、资质评审时,才不得已为之。由于单位本身是集权式管理模式,这就导致项目在申请立项时许多人员都写上去,立项后基本无人问津,快结题时,实际工作只有一两个基层人员负责。大部分的项目参与人员只是名义上参加,所以这样就会对项目实际负责人员造成压力而无任何帮助[3]。许多质检人也想了许多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想通过提高科研资金的管理水平[4],有人想通过绩效制度科研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而提高其积极性[5],还有人提出了依靠各种措施提高科研氛围,如开辟增设专门的岗位、减轻科研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使其不低于检验人员等措施激励科研人员[6,7]。我单位自2007年起,启用了一系列的科研激励措施,鼓励研究生以上人员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这些措施甚至优于上述论文中作者所提及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措施经过一些实践以后,依然无法起到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科研水平的效果,也仅仅是在数量上提升了而不是在质量上。在这里论述一下本人在多年的质检科研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2科研团队建设
目前大量关于质检科研的文章都是直接针对激励机制的,换句话讲,就是用物质的引诱的方式提高质检人从事科研工作,比如写一篇论文多少奖金、立个项目多少奖金,但是经过实践,本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物质奖励只能从数量上提高,并不能真正从质量上真正的提高质检科研的质量和水平。通过8年的地方科研工作实践本人发现对于地方质检机构的科研工作的开展,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不是所谓激励机制。下面从2个方面谈谈关于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
2.1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既然是团队建设,那么第一个问题是:科研人才从哪里来?许多领导肯定会想,高校、研究所的研究主力是那些高学历的人才,比如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这些人自然是科研工作的主力,毫无疑问!但是实际上呢?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当然是相反的,这些人实际上许多都不行。原因很显而易见,虽然许多研究型人才都是高学历的,但是经过层层考试来到质检系统,尤其是地方质检系统的研究生,许多都是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而选择了到一个地方机构从事管理或者初步的技术工作的。本人调查过一些研究生,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科研?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在学校就做够了!本来选择这里来工作就是不想再做了,想选一个安稳的地方工作。这个答案并不意外,想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会选择这样的工作,自然是不适合科研工作的,因为他们许多都对科研工作失去了兴趣才走到这些岗位来的。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毕竟高学历的群体是受过科研项目的训练的,对于科研项目的套路,尤其是论文和专利的撰写,都是经过训练的,所以高学历人群在基层质检科研中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不应该是全部依赖的对象。
2.2应该选用怎样的人做基层科研?
既然以高学历圈定的人群不合适,那什么样的人员适合做科研工作呢?准确的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目前的质检地方机构几乎都是一种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就是一个地方质检机构里有许许多多专业的部门,即以检测室为单位开展工作,而一个个的检测室,又有无数项的检测项目,项目是五花八门,涉及许许多多的原理的检测仪器和检测原理。比如一个化学部门的工作人员,只需要懂得仪器设备的操作,又对检测的标准熟悉,就可以进行某项检测工作,往往这个检测人员本身的专业可能是化学类专业。同理,许许多多的检测室,每个检测室都是基本引入同质化的人才,并且数量非常有限,也存在检测室的部门利益的壁垒。这样每个检测室内部和检测室之间的专业技术人才之间专业互补的关联性就没有了。由上所述,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地方质检的科研人员的选拔了呢?当然不是。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解决人才及团队问题:
首先,一定要有领军人物。领军人物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有一个真抓实干并且有实际资源运作能力的人去带领团队去做科研。这样的人才一定是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探索研究新事物有强烈兴趣的人。
其次,要做就要做一只相对全面的技术团队进行科研工作,而不只是简单的一两个人一个项目。质检项目大多是与检测的仪器设备相关的,齐全的团队具备从仪器设备原理到具体待检对象的了解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个检测问题,而不只是空对空的一些文字材料。
再次,人员的选拔不拘一格,质检单位只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把握好项目方向,具体的团队成员,是博士硕士也好,本科大专也好,在编聘用也好,还是内援外援,都可以成为科研的主力。并且单位应该给予这些团队成员一定的自由度和时间、空间,并允许试错。
再次,对于质检机构,许多仪器都是机械+电子+软件的形式,不妨配备起来这三个专业具有开发能力的几个成员,用检测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合这三个基础专业的人员一起研发相应的检测设备,从而把科研工作做实。
最后,所有人员必须具备一个统一的素质,那就是有兴趣、有追求、有目标、有能力。
3关于科研项目的选取
科研项目的选取和命题,也是基层质检开展科研工作的难题。本人经过多年的科研工作,总结出下面几个关键点:
基层质检科研一定要与自身真正开展的检测项目相关,真正去解决在检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要觉得问题简单而小,可能算不上科研,既然你们能遇到这个问题,其他质检人也一定能遇到,并且可能就是所有人的痛点。
重视检测仪器开发类项目,尤其重视仪器的开发过程对质检人的锻炼。过去靠看个标准、选个仪器、申请认证、原始记录、报告格式的套路,可以通过深入对检测方法的理解,去DIY仪器,或者仪器辅助工装的形式提升质检人的应变能力。
以小见大。课题的选题一定要小而精,本人过去选题就比较大,写本子的时候比较流畅,内容丰富,但是实际操作时,觉得题目越做越大,没法做精某各个方面,只能做精一点,其他拼凑了。因此,题目要聚焦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从中扩展,这样对于忙碌的质检人从实际工作中提取数据,而不要忙在铺摊子上。
4关于外部科研合作
科研工作对于质检人,尤其是基层质检人,是不熟悉的一个领域,科研工作是遵循一定的套路的,根据多年的与外部的合作经验,大概有两点,即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
4.1与高校的合作
高校科研的优点是:人才素质高、理论层次高、高层次人才资源多、年轻新鲜的思想多、创新能力强、科研的套路熟悉、申报的渠道多、撰写论文专利能力强、科研经费充裕等等。也有些缺点:实践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产品经验匮乏、对市场了解较少、教师比较忙碌时间有限等。当然这些优缺点是对于一般的情况,寻找到一只比较完美的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弥补基层质检团队理论能力的不足,尤其对一个科研项目的命题、理论调研、算法研究等偏重于理论性的难题,是对质检科研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4.2与企业的合作
企业科研的优点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财力雄厚、工作时间充裕、命令执行力强、重视效率、遵守时间、了解市场、国家科研政策倾向强。当然也有缺点,就是理论能力相对差,为了生存比较忙碌。目前国家对科研项目都非常侧重于企业了,为了解决企业整日忙于赚钱,无暇抬头看路的问题,国家给了企业许多科研项目机会,尤其是对高科技企业有许多的优惠政策和科技项目的奖励。而且,对于质检工作,企业本身就是质检人的客户和服务对象,也是科研工作开展的天然平台。与企业的合作,一定要以为企业解决问题,并且要与企业的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将其产品开发能力与高校老师的理论能力和质检人的质量意识和对标准的理解去真正解决他们产品中存在的质量检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科研做实。
5总结
我们这个团队已经进行了8年的科研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科技兴检二等奖的成绩,目前正在努力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将前期的研究成果做实。我们认为,基层质检人想要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质检事业做出贡献,为科技兴检添砖加瓦就必须在团队建设、人员选拔、外部合作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希望广大基层质检人能够有更多的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为质检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