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物品编码工作会议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由17万家增长到27万家,商品条码新成员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年增长近10%。商品条码已在近亿种商品中广泛使用。
据介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及其遍布全国的47个分支机构紧紧围绕市场拓展应用,商品条码应用从商业零售拓展到物流配送、食品药品追溯、服装、建材、生产过程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以及证照管理等众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紧扣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线上线下全面融合,促进电子商务、二维码、产品追溯、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开创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商品条码应用新模式。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等40多家电商共同发出“电商应用商品条码联合倡议”,推动电商产品的标准化数据管理,全面带动电商平台引入商品条码新战略。推动商品数据在腾讯(微信)、我查查、360等平台的深度应用,并推出“条码微站”拓展商品条码在移动电商领域的应用。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已与多家大型电商开展合作,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追溯方案获得众多行业、企业的认可。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二维码注册、管理、生成、储存、备案、推广及应用,推动了我国二维码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作为我国物联网工作的开拓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研发了国家物联网标识与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向农产品、食品、农资、乳制品等多个行业提供物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已在多家知名企业的产品追溯中得到应用,“一扫通”手机软件实现了跨系统、跨平台的物联网应用。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全国物品编码机构以服务商品流通、服务政府监管、服务行业企业和服务民生为主要任务,打造和完善了产品基础数据库、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国家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国家物联网标识与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服务商品流通方面,我国商品条码的应用已由大中城市向县城乃至乡镇发展,由大中型超市向连锁店、便利店发展,由商品零售发展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由线下实体商城向网络购物、移动购物发展,为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服务政府监管方面,为相关政府部门开展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推动产品质量信息和监管信息数据整合,助推产品质量提升,同时开展了商品流通监管环节中索证索票的应用对接,化妆品监管系统开放与应用示范以及进出口贸易路线和数据标准化提升供应链效率试点等工作。
在服务行业企业方面,有效推动箱码原印率从30%上升到90%,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打通重点食品领域可追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实现产品价值并提升竞争优势;150多家医院实现植入性医疗器械可追溯,提升了医院信息化与数据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重庆等地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配件全链条可追溯。在服务民生方面,大力推动基于商品条码的信息查询服务,超过6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扫描条码或拍照功能获得商品信息,每天达上亿次;自主研发的条码追溯、一扫通、条码微站等移动应用软件,使商品信息的应用更加深入。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度重视数据资源建设,通过数据核实、应用验证、专项数据处理等系列保障措施大大提升了商品信息数据质量。“十二五”时期,录入数据的企业数量由4万家增长到26万家,产品数据总量由500万种增加到4800万种,产品数据的市场覆盖率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