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国“隐形冠军”学习什么?
发布:2017/06/15 15:03:38,浏览:1105

德国有一家做螺丝的Wurth公司,在全世界同行业中销售额最高。在建筑业要用到大量的螺丝和螺丝刀,但是要找到大小正合适的一套却很费时。这家企业做了一个创新,给同等规模的螺丝和螺丝刀贴上同样颜色的小标签,找起来就方便多了。这样的改进并非高科技,却对客户有非常大的价值。

在对隐形冠军的调查中,赫尔曼·西蒙发现,其中65%的企业都认为它们很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且将客户需求和技术相结合。而在这一点,只有19%的大型普通企业能做到。对于隐形冠军而言,它们的战略是价值主导,而非价格主导。

同样的,在德国,一家生产白电机的企业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常来说,企业在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的时候,最担心设备出故障。一方面造成产能损失,另一方面维修成本高。该公司做了一个重要改进:在售卖设备的同时,给企业提供设备监控的数据服务,监测设备的运营状态,及时预警。通过这种新的服务模式,该公司抓住了客户需求,成功打开了市场。

如何行销全球?靠“工匠精神”

德国企业是创新的,同时也是保守的。随着全球化和专业分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但是在德国,更多的隐形冠军倾向于“制造”,而非“购买”,它们不相信战略联盟,也不热衷于业务外包。

在德国,一些隐形冠军还建立了自己的机械加工厂。尽管市场上拥有同类的高品质机械,但它们依然认为,这样的机械不确定能否生产出自己想要的产品。只有在价值链上深挖,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工艺、独特的机械设备,也才能控制自己的原材料,从而创造独特品质的产品。

这看起来似乎有悖于潮流。但事实上它们相信,所有独创性的东西都必须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来完成,这样才能保持真正的竞争优势。

然而在中国,更多的中小企业则过早地启动多元化。因为它们担心,如果只专注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市场就会变得很小。曾经有人问德国企业:你们把产品质量做得这么好,客户一辈子只买一次,你们怎么赚钱?

德国人的回答是:我不是盯着这些人,不是要卖给他再换。我的产品可以卖到全世界,假如全世界有1亿客户,即使客户一辈子只买一个产品,我的市场也足够大。

在德国企业眼里,做大市场的唯一途径是全球化,专注于做好一个产品,然后将其推向全球市场。德国的“工匠精神”在这一点得以绝好的体现。

“中国制造”升级?学习德国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德国制造”与如今的“中国制造”别无两样——曾经也是低端和劣质的代名词,但最后在德国政府以及企业家的努力下,“德国制造”的形象大为改观。当前,“中国制造”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代结点。

隐形冠军给中国企业,尤其是中间制造商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黄军祥认为,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专注,不要求大、求多元化,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领域。其次,重视研发投入。企业越艰难,越要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活到下一个十年。再者,要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一方面借助国家提供的资源上的支持、税收上的便利;另一方面以政策为导向,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中国制造2025”,企业都应根据这些具体的指南和标准来规划、细化企业的发展方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

在黄军祥看来,和德国制造当初的境遇相比,当下的“中国制造”拥有两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庞大的中国市场,这是德国企业无法企及的。二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全球所有企业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企业享有同等的机会。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7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