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是南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质量为先,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手段和关键举措。为贯彻落实《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质量强市建设,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省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6〕88号),南通市出台“十三五”质量强市发展规划。
一是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
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公众质量综合满意率达到75%。力争新培育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1~2个,中国工业大奖1个,全国质量奖3个,江苏省质量奖5个,江苏出口产品优质奖1个,市长质量奖10~12个,新增质量标兵企业100~150个;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个,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100个;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个,省交通建设优质工程10个;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1个,省水利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2个。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和 AAA级企业达80家。
力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命名1个,争创江苏省区域名牌和优质产品示范基地5个;获得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总数达70件,累计培育江苏省著名商标400件,南通市知名商标600件;累计培育江苏名牌300个,南通名牌600个;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达30个,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以上;力争制修订国际标准1~2项,主导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或工作组20个。
二是增强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到2020年,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种植业食用农产品“三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产量比重达55%,主要工业用品、日用消费品省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无区域性制假售假现象,不发生食品、特种设备等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推进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成效明显,投诉率逐年下降,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高速公路、桥梁项目优良率100%,水利工程单元质量合格率100%。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工程领域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
新建省级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15个;新制修订地方服务标准15项;新增江苏省服务业名牌企业20家;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指数分别达到85和82。
三是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力争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0微克/立方米左右,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力争达到70%,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水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治理相关标准、认证、计量技术体系基本健全,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特大污染事故发生。
规划中南通将以打造“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升级版为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质量发展机制和质量创新工作格局,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品牌发展成效更加显著,标准引领作用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