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工匠精神一直“流行”下去
发布:2017/06/19 15:42:00,浏览:1108

知名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日前发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按得票数排名,工匠精神排名第三位,供给侧一词同时上榜。

一个词,记录的是一个时代,十大流行语,或许正是即将过去的2016年的一个缩影。在这10个词语中,有两个词与其他有着显著不同:工匠精神和供给侧。正是由于这两个超脱于其他网语的词能够“流行”,才让2016年具有了真正的历史感,拥有了可以长久记忆的价值。

事实上,工匠精神和供给侧作为政府推送的词语能够同时上榜,是因为两者有着内在的关联性。20163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开始讲工匠精神。不过,提倡工匠精神,却是基于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如果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方向和愿景,那么以工匠精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供给质量,则是达成目标的途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工匠精神也不只是喊喊口号,需要付诸行动,长期坚守,要一直“流行”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政府现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其实正是针对过去中国制造工匠精神的缺失。现在国人热衷代购、海淘,大到电器,小到指甲刀、牙膏,几乎无物不淘,这种现象直指中国制造业的痛点——有消费需求,却满足不了。由于长期忽视了提升消费品品质、转型升级等供给要求,中国制造在消费者对优质、智能、个性化商品的需求面前颇为尴尬,同时这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怎么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供给质量。谁来培育工匠精神?第一个当然是企业。企业是市场主体,培育工匠精神既是企业肩负的任务,也是其在市场生存的内在要求。因此,放下赚快钱的浮躁,把工匠精神注入血脉,舍得投入,生产出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变化的品种丰富多样、品质高端优良的消费品。要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方式,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企业只有不断自主创新,通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提升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

但问题是,目前的市场并非一马平川,而企业身上也还有一些无形的束缚,这都会影响企业培育工匠精神的热情以及最终的效果。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主动作为,发挥积极作用。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因为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企业只能降低必要的成本投入,从而也就降低了产品质量。也就是说,各种税费、办证等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企业背负的沉重负担,是影响其培育工匠精神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也必须把这个负担改革掉。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严打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全社会重视和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也很重要。只有让工匠精神成为长久的“流行语”,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原则,中国制造才能从根本上完成精神蜕变,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真正具有影响力的重要角色。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