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应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发布:2017/10/17 17:16:58,浏览:1180

在我国企业发展中,中小微企业在市县以下达到90%以上,而且主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由于块头小经营灵活、数量多集聚效应明显,因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大,有些产业集群实际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相对偏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家族式的管理等原因,质量问题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软肋和薄弱点。为此,开展全面质量提升行动,紧盯中小微企业这个重点,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解决得好,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就可能出现多个亮点和支撑;解决不好,就可能使当地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滑坡或断崖式下滑,甚者影响社会稳定。那么,怎样抓好中小微企业的质量提升工作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深耕细作,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具体来说,应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从思想入手,增强质量第一意识。这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工作前提,必须实实在在抓好落实。中小微企业质量的弱项或薄弱点,往往是认识跟不上所造成的,只看重利润、收益而轻视质量、管理等,只重眼前而不顾长远,只盯着质量投入对成本的增加,而不愿研究质量的持续推动力和长期效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要强化企业领导层、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普及质量常识,通过不断的质量工作、质量管理培训,介绍各国和先进企业的质量发展状况,明确企业、产品与质量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质量发展观,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发展观,切实增强质量第一的意识。

第二,从实情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症结。全方位熟悉了解企业和产品,是开展质量提升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质量提升工作就好比盲人摸象,抓不住关键和要害。为此,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工作,首先必须深入企业广泛调研,摸清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情况、管理情况、产品的销售和质量现状等,认真开展标准比对、管理比对、技术比对、检验检测数据比对、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满意度比对等,找准影响企业质量发展和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突出问题,尔后顺藤摸瓜,找到其根源和症结所在,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综合作出企业质量分析判断,为企业质量提升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从需求布局,制定质量发展规划。推进质量发展、促进质量提升,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需要有综合分析判断,需要从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好企业的质量发展规划,确保内外需求吻合,主观和客观需求相符,只有这样,质量提升才能有序推进和实施,否则,可能事倍功半。具体应把握3点:一是要立足当前。围绕现有市场对产品的质量需求,设计和规范企业质量管理,满足当前市场要求。二是要着眼发展。围绕市场的发展需求,对企业和产品质量进行设计和规范,强化质量管理,使企业质量水平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市场要求。三是要力求长远。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对企业和产品质量作长期规划和设计,全面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发展的质量基础。

第四,从关键抓起,疏通质量管理堵点。提升质量,必须解决制约或影响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疏通质量发展之道。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微企业的质量提升务必强化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必须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的规律。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两点:第一,要抓准抓牢关键点。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问题、补齐质量短板,切实解决制约企业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扫清企业质量发展的障碍,疏通企业质量发展之道、质量提升之道。第二,要适度用力。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过度超越现实、不过度追求“高质量”,使质量和效益相匹配,使企业质量发展与实体发展相适应,确保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同步提高。

第五,从长久用力,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对中小微企业来说,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条生命线,是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是生存之道。这项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结时,只能“永远在路上”,不能企望一气呵成、一次性解决、一蹴而就。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该项工作,需要耐心、恒心、专心、用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深耕细作,需要持续开展、不懈努力、久久为功。切忌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必须结合实际、反映需求,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具体应在3个方面下功夫:首先,以问题为导向,紧盯质量短板和薄弱环节,一个一个解决,一点一点补强,在保基本、保安全上下功夫;其次,以需求为牵引,紧盯市场和顾客满意度,加强质量管控,提升供给质量,以质量创品牌,在强动力、促发展上下功夫;第三,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不脱离现状和实际,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提升质量,在适应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企业效益上下功夫。

第六,从机制强化,凝聚质量共治合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仅靠单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动员各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凝聚全社会的合力,才有可能取得实质进展和现实成果。为此,应做到“三个建立”:一是要建立共治体系。必须统一质量提升的思想认识,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使提升质量成为领导、部门与机构的共识、共同行动和自觉行为;必须理清质量提升和质量共治的思路,建立质量共治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充分挖掘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强质量提升的动力与活力。二是要建立共治机制。赋予质量强省、质量强市领导机构,组织指导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职责,明确各级领导、成员单位、部门与机构在质量提升行动中的任务和目标,建立相关制度、强化相关措施,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考核验收,使质量提升、质量共治成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硬要求。三是要建立共治环境。要加强质量知识普及和质量工作宣传,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加大质量监督和质量问题曝光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和平台,不断增强质量工作的透明度;要强化与媒体沟通,充分发挥第三方中介组织和机构作用,强化对质量工作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大力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应做好“三个统筹”:第一,做好部门内自身力量的统筹。质监系统内部要抓好统筹,确保抓质量提升的力量能够整合在一起集中使用,不零打碎敲,或分散用力。相关部门亦应整合自身力量,整体推进质量提升,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消耗。第二,做好部门间力量的统筹。充分发挥好质量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的作用,切实做好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有效凝聚各部门和机构抓质量提升的合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多种手段共同推进质量提升。第三,做好社会力量的统筹。发挥好媒体、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作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强化正面引导、公开评价、科学判断,开展把脉问诊、技术帮扶,集中社会力量推动质量提升。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