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必破的“魔咒”
发布:2019/11/01 09:59:06,浏览:793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最早是2006年由世界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Gill和Kharas在一份名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正式提出:很多国民收入水平达到中等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生产要素禀赋、全球经济环境、体制机制、贫富差距等因素,原有的增长机制被锁定,经济增长和收入提升乏力,国民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中等收入水平上限,最终无法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较典型的是南美洲部分国家,20世纪初的阿根廷一度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1920年其人均GDP3473美元,同时期的法国也只有3227美元。上个世纪70年代,阿根廷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阿根廷经济发展深陷困境,如今又再次面临本币大幅贬值、经济衰退等难题。“中等收入陷阱”似乎已成为阿根廷难以打破的“魔咒”。

“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因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因素有: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同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陷入生产率停滞;过度依赖外部资源,核心原材料与资本、技术等全部依赖进口,经济内生发展动力缺乏;完全依赖天然资源,依靠出售初级产品获利,没有及时进行技术产业的升级,陷入“资源诅咒”;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权力寻租引发贫富差距拉大,阶层矛盾激化;政治民主化背景下,政党轮换过快且“威权”与“民粹”不断交替,政策环境不稳定。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中国家从后发追赶向超越领先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并带动国民收入稳步上升的过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是以技术进步、机制创新、社会完善、人民幸福感增强为代表的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8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9732美金,已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距离高收入国家阈值差距进一步缩小。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仍在经历“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展现出强大动能。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在高铁、通信、互联网等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中居于全球领跑者行列;中国逐步建立起全世界最庞大的医疗服务网和社会保障体系,福利水平逐步提升。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保证。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81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