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情报
发布:2019/11/01 10:25:28,浏览:781

一款名为“天机”的全新芯片架构,结合类脑计算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发展人工通用智能计算平台的新思路。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发展一个二者融合的计算平台将是推动融合的一个关键。新型芯片融合了两条技术路线,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推动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

在某些地区,海水淡化技术在将盐水转化为淡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该技术仍有较大改进空间。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开发新型木质薄膜时,发现树木的热稳定性及其气孔在生长过程中允许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输的方式。他们从美国椴木开始,对其进行了处理,去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然后用硅烷处理该材料,使其具有疏水性,并切成薄片,将其效率与传统膜进行了比较。据悉,这种薄膜比目前使用的薄膜性能好20%,它具有很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隔热性能,可避免热量损失。

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电池板通常是蓝色或者黑色的,而远在深空中的国际空间站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却是金色的,由黄金制成,使用其的原因一是黄金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不易制作和易碎;二是黄金的导电效率更高,而导电性对于光能转化为电能十分重要。国际空间站的维持几乎完全依赖太阳能电池板,因此它必须具备更好的性能,这些电池板会被排列在一起,形成四组阵列,产生的电力足够40户家庭使用。

可穿戴人机界面得益于电子、材料和机械设计的进步,但目前的机型体积庞大,且不能同时处理多项功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多功能超薄可穿戴电子设备,它可以戴在人体皮肤上捕捉多种物理数据,也可以戴在机器人上提供智能反馈,形成一个闭环的人机界面。多功能柔性拉伸HMI器件是基于一步成型,溶胶-凝胶-聚合物加工的铟氧化锌半导体纳米膜电子器件。

传统的软体驱动器或机器人由于欠缺诸如兼具变形与变色的多功能特性,难以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自主感知环境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极大影响了人机交互和机器与环境交互效果。为解决该挑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团队基于前期在仿生含羞草等实现材料可控形变设计经验,创新性地仿生自然界中变色龙通过肤色改变与环境实时交互的结构原理,成功实现能与环境实时交互的仿变色龙驱动。该项研究不仅为传统驱动器多功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极大拓展仿变色龙驱动器在柔体机器人等领域广泛应用。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体躯干模拟器,从实际人体的CT扫描开始,创建三维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依次被3D打印机利用而产生真人大小的脊柱和胸腔,以及模拟器的其他组件,可很好地模拟真实人体躯干的几何形状、组织质量和机械性能。此外,模拟器的脊柱可以改变,以复制脊柱侧弯等情况的影响,用于测试医疗支架。在所有情况下,支具最终仍需在人体上进行测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受试者的不适,甚至可能造成伤害。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81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