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的“职人精神”
发布:2012/08/13 10:29:37,浏览:1473

提起“日本制造”,一般人都会想到丰田、本田、三菱、索尼、松下等这些大企业。但真正支撑“日本制造”并赋予其精神内核的,却是这些大企业之外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

占日本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与其支撑的大企业之间,建立的是一种独特的金字塔式的“系列企业”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大企业与按层级构成塔基的中小企业之间,并非单纯的订货和提供所需产品及劳务的关系。下游企业不仅根据上游企业的要求为其生产零件,还可以进行深层研发,不断提高某一专门领域的加工工艺。日本很多小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只生产一种产品,专攻一门技术,磨练一项工艺,并因此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而这种专精性也得到上游企业的认可,使双方得以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订单稳定,市场风险小,从而更有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技术研发,促成了“系列企业”结构的良性循环。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外贸加工型企业,与国外大企业之间建立的只是基于利益的简单的代工关系,且代工生产的都是已经成熟的产品,国外企业也不让中国代工企业参与其产品的研发过程。这种代工关系不仅存在市场地位的严重不对等,而且还使中小企业时常被压榨,双方关系维系脆弱,稍经市场风雨便会断裂。

专注才能精细,精细才有高质量。日本中小企业的专注精细不仅培育出了丰田模式(精益制造)这一现代工业生产理念,也最终成就了“日本制造”的世界声誉。如果从文化角度看,这种专注精神与日本民族性格中的“职人精神”一脉相承。传统意义上的“职人”,是为日本皇室和贵族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手工艺人。在日语中有两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职人:一个是“一生悬命”,即把一生都贡献在所从事的职事上,是其敬业精神的写照;一个是“一筋”(与中国话里的“一根筋”意思相类,只是剔除了贬义成分),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决不变心。

事实上,日本的职人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艺人很相似。日本从飞鸟时代开始引入中国隋唐律令典章制度,进行社会改革,也形成“士农工商”这样的社会阶层划分。其中的“工”即指职人。与在中国社会中“工”作为劳力者(相对于“士”这一“劳心”阶层而言)常处于社会底层地位不同,日本社会对职人非常尊重,其社会地位相当高,甚至会超过那些出类拔萃的文学艺术人才。这种社会氛围促成了日本文化中至今仍十分浓重的“重职主义”特色。在中国,艺人们虽也有“一生悬命”和“一筋”式的敬业精神,手艺也十分高超,创造了辉煌的手工艺文化史,但由于长期处于为皇家和官府低回报服务的打工状态(情形与当下中小企业的代工十分相似),加之社会地位低下,生存环境恶劣,活着尚成问题,手艺和职业精神传承常难以为继,更别提发扬光大了。

中国经济要转型,首先要从企业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入手,而最应该转变的,就是作为中国经济支撑的中小企业。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像日本中小企业那样培养自己的“职人精神”,在此基础上寻求与大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从而让“中国制造”从根本上完成精神蜕变。这应该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大方向。

(胡立彪)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00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