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糕等今日起禁用含铝添加剂 膨化食品不能再有
发布:2014/07/03 16:36:42,浏览:964

食品业去“铝”在即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发布公告,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对于食品中的“铝”知之甚少,记者近日采访了诸多业内专家,解读食品业去“铝”大计,为市民揭开“铝”的秘密。

  新闻背景

  从201471日开始,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而根据2011年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的含铝食品添加剂共有13,其中9种是作为脂溶性食用色素的铝色淀,4种为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硅铝酸钠、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现状

  馒头油条面条海蜇伴“铝”最多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吴希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过去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在油条、糕点、饼干等食品中使用,近年来,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加工者也开始使用。另外,铝含量较高的食品还包括海蜇、粉条等。

  相关检测结果显示,面粉对全人群膳食铝摄入的“贡献率”最高(44%),其次为馒头(24%)、油条(10%)和面条(7%)。那么人体每天摄入多少铝是安全的呢?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了铝的每周安全摄入量为2毫克每公斤体重,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最多摄入不超过120毫克铝。如果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铝按平均值算低于JECFA提出的安全量;然而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铝含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吃进去的铝较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馒头、油条和面条等面制品是人体摄入铝的主要来源,7-14岁儿童吃进去的铝主要来自膨化食品。

新规

  膨化食品今后不能再有铝

  公告称,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这就意味着儿童、宅男宅女们大爱的薯片、虾片、方便面等膨化食品,此后配方表中都不允许出现“铝”字。

  新快报记者在天河区的几家超市走访发现,多个知名膨化食品品牌的食品配料表中,已经看不到“铝”字的身影。但有专家提醒,有些大型商超以及副食品批发市场提供了散装膨化食品,市民在选购时仍需留意和斟酌。购买食品前,查看食品配料表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吴希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此次膨化食品禁“铝”主要源于,此前的一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君石研究员称,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被监测人群中有32.5%的个体膳食铝摄入量超过每人每周安全摄入量,其中以4-6岁年龄组的超值比例最高,而膨化食品被指是导致超值的“罪魁祸首”。

  例外

  油条粉条海蜇依然要伴“铝”

  同时,公告中还有一个调整,“小麦及其制品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明矾的主要成分)和硫酸铝铵。”这就是说,做面条包括拉面,以后也不允许使用含铝配方的膨松剂。

  记者发现,身边很多朋友热衷于在网上购买材料,自己烘焙蛋糕、饼干等西式点心。目前一些热销的香甜泡打粉(双效泡打粉)的主要成分都含有“硫酸铝铵”。作为一种复合膨松剂,泡打粉就是我们俗称的“发酵粉”。

  记者在走访的时候也发现,目前广州超市在售的面制品虽然含有添加剂,但都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并没有发现有明矾。但也有专家表示,未来将有企业主打无“铝”健康面食。记者在广州市花城汇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思念的“放心油条”就号称“无铝膨松剂”。

  但是,这次的调整却“赦免”了油条、粉条、海蜇等普遍使用铝添加剂的食品,对此,专家表示,这也是考虑到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比如说粉条,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吃,但如果不添加铝的添加剂,粉条就没有办法做成条状。还有海蜇,如果不加明矾,也就做不到我们通常看到的样子。因此,没有完全限制这类食品使用铝添加剂,但建议人们控制食用量。

  吴希阳也提醒消费者,事实上贡献大量铝的食品,其营养价值都是不高的,比如粉条、粉丝、凉粉等,除了淀粉,几乎没有维生素、矿物质,“远离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表示。

  涨知识

  摄铝过量增加患老年痴呆风险

  吴希阳表示,人体摄入过多铝的话会影响对磷的吸收。“在肠道内形成的不溶性磷酸铝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缺磷又影响钙的吸收(没有足够的磷酸钙生成),可导致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因此,长期食用含铝食品,很容易引起记忆力减退与智力下降,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尤其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长期食用大剂量铝含量超标的食物,会造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新快报记者许莉芸实习生廖晓霞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