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8月1日起,由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实施。此举能否严控农药超标,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引起社会关注。
“农药残留超标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相关国标不断升级,这次实施的新标准大幅增加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内容更为全面。”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有关人士介绍,新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650项限量指标,较原标准增加了65种农药、43种(类)食品、1357项限量指标,基本覆盖农业生产常用农药品种和公众经常消费的食品种类。在重点增加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同时,新国标还首次制定了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级加工产品的农残限量值。
不仅是指标数量增加。较之原标准,新国标也更为严谨细致。以黄瓜为例,在此前对无公害黄瓜的13项监测标准中,毒死蜱等7种农药的残留值要求在0.1至0.5毫克之间,而新标准中,将毒死蜱的残留限量明确为最高0.1毫克,界定十分明确。
7月31日,苏州娄门菜场东南角的一个摊位上,青菜菜叶上虫洞较多的两筐标价2元/斤,虫洞较少的则为2.5元/斤,路过的顾客都会仔细询问摊主“哪一种用的农药少?”“虽然天天买菜,但我还真没办法分辨哪些菜到底打了农药,有了这个标准可以参考,当然放心了,但是我在哪能看到检测结果呢?”当记者告诉市民常丽英阿姨有这样一个标准后,她如此反问。
“我们菜场每天都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主要是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方法为酶抑制法,只要抑制率小于50%就表示农药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苏州绿叶市场管理公司农药检测人员吴瑞芳介绍,娄门菜场200多个摊位,涉及到农残检测的蔬菜瓜果类摊位有100多个,每天市场会抽取40个摊位的40种样品检测,检测结果上报到工商部门。
这种检测办法在苏州最大蔬菜交易市场——南环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样使用。记者注意到,这样的检测,并没有检测出新国标中的农药残留限量值。“快速检测法只能做到定性检测,即判断是否有农药残留,而不能做到定量。”苏州南环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中心副主任张卓介绍,定量检测时间长,最快要大半天,通常要长达数日,这对于新鲜蔬菜水果的销售来说根本不适用。
执行农药残留新国标,还要配套机制跟上,比如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张卓介绍,国内农业种植与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生产分散,农产品源头难以查找。南环桥市场每天交易量2300多吨,一辆车的产品从不同农民那儿采购来。即便能检测出超标蔬菜,但来自哪里很难追查清楚。张卓认为,对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流通环节的检测只能起到威慑作用,真正要治理农药残留,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其中,让生产者明白用什么农药、怎么用尤为重要。
种了80亩蔬菜的铜山伊庄镇大有农场主赵小雷说,之前听说哪些农药效果好,就用。这几年,镇上农技人员经常到他的田头,告诉他不能随便使用毒性强的农药,否则农药残留超标会有麻烦。现在他一直用比较安全的多菌灵、百菌清等农药,但具体怎么用还是靠经验。
据介绍,苏州通过农药集中配送给农户,有效遏制了乱用、超量使用农药现象,从源头上杜绝了高毒农药和假冒伪劣产品,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规范了科学合理用药。有关专家认为,此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