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信念不变 质量强国曙光在前
发布:2012/08/27 15:29:51,浏览:1093

10年光辉岁月,10载质量变迁。

对于以“中国质量的记录者、质量中国的观察家”为己任的中国质量报来说,回顾10年质量历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对这些年来的“本报记者眼中的十大质量新闻”(以下简称“十大质量新闻”)做一个整理和回顾——如果说每年的“十大质量新闻”是一个节点,那么把所有的节点连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段足迹深深的质量之路。这条路,一端连着百姓民生的和谐期待,另一端连着质量强国的美好明天。

“质量坐标“当惊世界殊的10年

从航空航天到船舶高铁,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10年来,一个个中国“质量坐标”傲然挺立,用中国人的智慧和严谨,一次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从2003年“神五”将杨利伟送入太空,到2005年“神六”、2007年“嫦娥一号”、2008年“神七”发射成功,再到2011年“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几乎每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中都有航空航天的好消息。之所以我们如此“青睐”航空航天,不仅因为这是全球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最高舞台,更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质量综合实力的最好体现。10年间,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活动到出舱活动、从无人交会对接到载人交会对接,这一系列的重大跨越,让“中国航天”这块质量金字招牌越发光彩夺目。

在2006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中,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两项工程双双入选。当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同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条“神奇的天路”在世界建筑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在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的建设和维保过程中,中国建设者们克服了一批建筑史上的世界级难题,从他们手中诞生了一批全新的“中国经验”。

在2008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中,“北京奥运会全面展示中国质量”位列第一。事实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体育器材、配套产品及各项服务等方面,都成为“中国质量”的一个新样板。北京奥运会在标准、计量等方面所留下的“奥运遗产”直到现在仍发挥着作用。正如当年“十大质量新闻”中所写道的,“北京奥运:世界检阅中国质量”。

“质量基础”向国际看齐的10年

回顾这10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你会发现,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工作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向国际看齐”——国际事务参与度多了,创造世界新纪录多了,国际主导话语权多了。

2008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中,有一条是属于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当年中国正式成为ISO常任理事国。这是我国自1978年加入ISO以来首次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的常任席位,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而2011年,中国又实现了IEC“入常”。至此,我国在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里都拥有了主导话语权。

10年来,中国的计量科技在很多领域已经进入了“全球第一梯队”。2004年,“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量子化电阻基准已经跃居国际领先地位。2006年,“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国科技“国家队”中的领军者。2010年,铯原子钟更是达到1500万年不差一秒,并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喷泉钟直接驾驭氢钟产生地方原子时,为我国掌握“中国时间”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正式实施。这既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国认证认可加入国际舞台的需要。而2004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中,就有一条“质量体系认证喜创纪录”——截至2004年,我国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已经超过13万份,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更是在世界上率先测算出认证认可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质量监管探索和进步的10年

从各司其职到集团作战,从某一类产品的专项整治到全产业链的风险研判,从产品“三包”到缺陷召回……10年间,政府的质量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的变化,也被具体化为“十大质量新闻”里的一个个“节点”。

200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这种“分段监管”的模式被很多评论定性为“九龙治水”。2010年,国务院设立了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李克强任主任。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事实证明,食品安全委员会在2011年的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整治、地沟油大会战等工作中,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4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中有一条消息格外引人注目——缺陷汽车召回工作正式实施。这也拉开了我国缺陷产品管理工作的序幕。从此,“召回”这个词语逐步被社会各界所熟悉。2007年,在汽车召回的基础上,我国又开始尝试儿童玩具召回和不安全食品召回。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就《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意味着我国将与国际接轨,把缺陷产品管理范围从特定产品扩大到所有产品。

风险研判是近两年来食品安全监管的“热词”之一。2009年,我国首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挂牌成立,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至此,风险评估和研判不再停留在文件上,而是成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

质量意识普及和成熟的10年

2004年,关于不粘锅涂层“特氟龙”致癌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也成为当年“十大质量新闻”之一。事件中,消费者面对质量问题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无助让人印象深刻。

到了2009年,面对东芝彩电的“竖线门”,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却主动联合起来向厂家维权。正如当年“十大质量新闻”中所写:“更多消费者意识到,通过政府部门解决质量问题不再是唯一的途径,有时候,民众的声音也足以影响和改变厂商的态度。”而在2010年的惠普笔记本电脑“蟑螂门”事件和2011年的沃尔玛等大牌超市价格欺诈事件中,民众的积极参与都直接推动了事件的解决。

质量意识的成熟不仅表现在维权上。2008年的“十大质量新闻”之一“《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就是一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众通过网络、报刊、来信等不同方式提出意见11327件,数量之多、参与面之广,均属近年来罕见。2011年,汽车“三包”规定在征求意见时也同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消费者通过网络发帖、参与听证会、集体上报材料等方式,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回首10年,有激动有欣慰,有感慨有期待。这些都将化成中国质量事业前行的动力,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大路上继续大步向前。而我们的“十大质量新闻”也将会继续收集和记录这条路上的深深足迹。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47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