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城市的生命——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申述论证会侧记
发布:2012/08/27 15:31:47,浏览:1007

这是成果的展示,这是实力的比拼,这是学习的契机,这是质量的盛宴。

8月23至24日,北京远望楼宾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运动员”,来自全国30个城市的代表团分组在这里展开激烈的较量——角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殊荣。由质检、发改、工信、住建、商务、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强大阵容,分别代表各城市进行了“争创”陈述。一场场精彩的答辩,一幅幅质量强市新画卷的展现,令现场评审专家难分仲伯,赞叹不已。

“质量是城市的生命,关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因此,质量强市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建设质量强市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扭转质量安全严峻形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

23日下午,申述会一开始,竞争就进入白热化。各城市代表个个精神饱满,轮番上阵,如数家珍,从城市展示片到补充陈述,到质量强市的意义、各项措施和未来的打算,都进行了全面细致地阐述,生怕在一个小时的规定时间内漏掉一个细节。

2003年我市就出台了质量兴市活动意见,10多年至今,以质量工作为切入点,已在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抽签排在前列的南京市副市长一上场,就条分缕析地细数了自家的质量优势和成果,表达了争创示范城市的信心和决心。与南京市同属一省的无锡市则亮出了政府“红头”文件,表明其在2001年就确定了质量立市战略。其首创的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中国标准化分馆、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农产品溯源体系,更是独树一帜,已成为该市打造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强市“三位一体”的基础。

把争创质量强市与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结合、与知名品牌建设结合、与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结合、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结合、与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结合……陈述中,各城市的经验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汇聚成质量强市的光芒,折射出我国质量事业的光辉历程。

“规模空前,热情高涨,效果显著。”谈到各地市争创的热情和质量工作的成绩,一位评审专家在现场激动地说,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10多年来,中国质量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80%以上的地市开展了质量强市活动,我国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0多个争创城市不仅都有自己的知名产品,而且还提炼出了各自的“城市质量精神”,如深圳市的“深圳质量”;柳州市的“诚实守信、创新发展、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南京市的“诚信为本、品质为基、创新为径、止于至善”。“在此基础上开展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树立标杆,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城市是经济综合体,承载的不光是产品质量责任,工程、服务、环保质量水平如何,更是一个城市是否具备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必备条件。答辩环节,专家提问最多的也是这些问题。

“我们引入了第三方实验室,对建筑工程关键节点的材料、工程进行强制检测,特别是针对5.12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这是成都市在工程质量方面的“强制”做法。

从洗碗机到沙滩浴场管理,从生产服务到生活服务,从国内到东北亚,40多项服务标准支撑青岛成为全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城市。“站位高、转型快”,这是青岛市在服务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

“我们关停了5000家城中企业,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引入西江水解决了300多万人饮水问题,绿化面积达到了37%,这就是2011年我们优良天数能达到98.63%的原因。”这是广州市代表对该市环境治理结果的回答。

质量强市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有蓝天白云,还有质量安全。“老百姓最关注哪些质量问题?你们是如何做的?”对于这些必答题,各市也是各有高招。

成都小吃全国闻名,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成都市对全市3万多家饮食企业开展了拉网式普查,要求每家餐饮业都要公示食品材料来源、厨余垃圾处理渠道;并对川菜中使用量最大的生猪实行了身份证管理。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河南省新乡市则通过“市长查后厨”这一举措,由多个部门组成暗访团,突击检查饮食服务企业的隐蔽部分,在媒体曝光其违规违法行为。

一个个精彩问答,一条条新鲜经验,令专家们兴奋,“对手们”激动。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各争创城市已将质量发展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把质量发展目标纳入了本地“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质量工作的各项措施,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发展格局。正如质检总局质量司负责人所言:质量是城市的生命,生命需要血液,而争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正如新鲜的血液,为面临资源、土地、人口、环境等诸多约束经济结构调整的城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和动力。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38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