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空气中,渐渐弥漫着秋天的气息。上午11时许,穿过艺术气息浓厚的北京宋庄街道,写有“质量技术监督”字样的执法车,驶进了北京特味浓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特味浓)的大门内。
和企业负责人简单交流之后,由北京市通州区质监局局长杨希迁亲自带领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小组,立马投入了工作。
换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头套,经过消毒之后,杨希迁一行5人组成的检查小组,进入到了检查的第一站——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复合调味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北京特味浓2009年从北京市石景山区迁入通州区,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员工超过120人,年销售额将近1亿元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其主打产品新奥尔良腌粉,更是已经占领了全国将近95%的市场。
两口巨大且不断翻腾的大锅,正在完成从原材料到半成品的核心生产加工环节,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陪同检查组的北京特味浓生产厂蒋厂长介绍说,这个蒸汽锅完成的是一个蒸煮环节,属于产品加工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非常注意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从食品加工调料酒、复合调味料等原材料开始检查,生产环境、管理规范、标准执行等等与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因素,都成为检查组检查的重点。检查完生产加工车间,检查组又来到了旁边的内包装车间,仔细查看包装是否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有关食品添加剂进行了相应明示。随后,又来到半成品车间,认真查看已经喷码的包装上相应配料表部分,有没有按照要求做到清晰无误。
完成对生产车间的检查之后,检查小组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此次检查的第二站——检测实验室。这里不仅是企业进行研发的重要基地,更是企业完成品控的关键战场。
微生物检测、理化指标检测……北京特味浓品控部经理朱宏业告诉检查组,为了确保成品的质量安全,企业会对每一次检测的样品进行留样,留样时间正好和产品的保质期相同,为12个月,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这箱子里是成品吗?”当检查组看到样品室有一箱白洋葱粉时,马上询问朱宏业。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检查组进行了开箱检查。发现里面的每一个样品都有一个批号,对应的是检测时间和批次,如一小袋样品上写着213.309,意思是说该袋样品为今年第213天(按照一年365天进行标注)检测,第309批次。
完成对企业品控部门的检查之后,检查组最后来到了企业的成品展区。一边听北京特味浓总经理姚德江介绍企业的情况和质量理念,一边查看丰富的产品种类。通州区质监局食品科科长马利君还边查看成品上的包装,边根据新实施的强制性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指导企业如何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添加剂的标示。
“我们是做食品的,是良心行业,所以在研发和品控上非常投入,光研发团队就有17个人。”已经在调味品行业摸爬滚打了22个年头的姚德江深有感触地说,除了企业自身重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包括质监部门在内的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尤其在质量提升方面,质监部门通过执法与服务两个方面对企业提供帮助,让企业很受益。
和姚德江一样感受到质监部门执法风格变化的,还有北京金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晔)经理袁德海,这个在食品行业呆了13年的企业负责人,带领着自己的企业一步步成长,也见证了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执法方面的逐步转变。
就在执法检查小组来到北京特味浓1个半小时之前,马利君带着3人检查小组,刚刚开始了对北京金晔的执法检查。当检查小组来到北京金晔时,袁德海也才刚刚来到公司。“我们是今天早上临时通知企业要来检查,企业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准备,保证检查时看到的和企业平时生产时的样子是一模一样的。”马利君说。
和检查北京特味浓时不同,由于北京金晔的生产线正好处于临时检修状态,检查组重点查看了北京金晔的实验检测室以及生产线的环境和相关记录,对于企业能否按照相应的标准的要求,在质量管理、台账记录、生产环境等方面严格把关,做了重点检查。
检查结束时,检查人员拿出“现场检查笔录”,经过企业负责人和检测人员双方签字确认之后,这次的例行检查才算结束。
“说实在话,我觉得现在质监部门的执法检查跟以前有很多变化,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不仅是执法检查,还会帮助企业查找不足并提供服务,在执法检查之后会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培训以及发放资料等形式,既让企业掌握国家相应标准法规的要求,又知道如何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好提升。自己刚开始做企业的时候,看见质监部门来执法检查,还有些害怕,害怕自己的产品出问题,现在则非常欢迎他们过来。”袁德海真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