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 高筑堡垒——关于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2012/08/31 10:46:48,浏览:1072

三明地处闽西山区,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三明市质监局立足山区农业地域优势,积极挖掘具有悠久历史的名特优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立了三明市地理标志产品资源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个产品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14个为农产品),占全省的29.4%,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但三明在地理标志培育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地理标志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户地理标志意识淡薄、不注重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培育、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缺乏内涵等。

地理标志的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知识产权课题。目前,我国在地理标志的保护上同时存在着工商、质监和农业三个部门、三种模式,即工商部门的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保护与质监部门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农业部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册登记。在法律法规的实践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相互矛盾的地方。比如:有的地理标志被不当注册成普通商标,使特定地区内的全体生产者集体享有的地理标志权成为个人专有的商标权。这是一种不公正的做法,违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原则,损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沙县夏茂镇生产的夏茂冬酒,在被永安市一家生产黄酒的企业注册了“夏茂冬酒”商标后,导致夏茂镇这一地区生产者一夜之间被剥夺了再生产“夏茂冬酒”的权利。而注册人生产的冬酒即使不是产自于夏茂,也可以对外宣称只有他的产品才是惟一正宗的“夏茂冬酒”,而其他人生产的“夏茂冬酒”都是“假冒”,甚至还可以请求行政机关帮助“打假”或者请求法院要求“造假”者赔偿。以致于真正原产于夏茂镇的黄酒不能称之为“夏茂冬酒”,这样不但损害了该地区其他生产者的利益,更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三明市一些地理标志产品的使用管理中,重申报、轻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建宁白莲在获批地理标志保护后,虽然在质监部门的引导推动下,有12家企业申报并获批使用专用标志,但在实际使用中,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不足5%。一些未获批使用专用标志的经销商在销售品质差的白莲时,反而打出了地理标志的招牌,而销售优质白莲的,却偏偏不使用该地理标志。有些农户竟然认为地理标志是大家的牌子,不愿意与其他人共享这个牌子,想独创自己的商标。

从以上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发现,发展地理标志的产业不仅需要苦练内功,对地理标志实行科学的管理,还需要高筑堡垒,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加以保护,如此内外兼修,才能达到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简而言之,地理标志管理是基础,保护是关键,提升产业、推进发展才是目的。

健全管理机构。首先对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产品,政府要相应成立保护办,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的办法和质量标准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志的使用及管理。同时,在人员及工作经费(包括日常工作和专项监督抽检经费)上给予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途径,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专题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企业保护意识。在有条件的县市,可以考虑协调设立地理标志产品示范窗口,进一步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引导我们的生产者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提高特色产品的质量,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使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协调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涉农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严格依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和生产规程执行,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和农民按规程和标准生产、加工、经营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

强化日常监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质量体系的实施过程。通过划定产地范围,制定专门法规,以及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地理标志进行全方位保护和监督管理,从而有效保证它的特色和质量。日常监督管理包括对产品名称、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志以及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日常监督管理要求生产者自律、行业组织和质检部门检查监督相结合。

加大打假力度。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公共性。它是一个地域的自然文化历史遗产组合构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公权力的属性。政府要协调质监、工商、农业、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对于冒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品牌。同时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管理,各级地理标志产品主管部门积极指导企业规范使用,防止滥用和假冒行为发生。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前景美好,各级质监部门任重而道远,只要齐心协力,全面做好服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47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