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方法 提高监督实效
发布:2015/03/16 09:49:15,浏览:842

“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在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是质监部门在新形势下履行职责、创新质量安全监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要创新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拓宽风险信息的获取渠道、科学划定风险的监测范围、提高风险分析的效率效益、建立健全风险的处置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指出: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在防范。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的监督抽查制度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加强风险研判和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是质监部门在新形势下履行职责、创新质量安全监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是政府部门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组织各种资源,全面建立风险预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对产品质量中影响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提出控制其发展的对策,防止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乃至发展蔓延,做到防范风险于未发,消除隐患于未然,实现对重大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的目标,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从而提高质量监督实效。

要创新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把风险管理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第一道防线,是新形势下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质监系统省级以下体制由垂直管理调整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后,市、县一级质监部门交给地方本级政府管理,新的体制标志着省、市、县3级在质量安全监管的权责上重新分配,各级的工作重点也应随着体制的调整有所创新、突出重点、错位施力、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形成监管资源省、市、县的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县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重点放在证后监管、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问题的后处理上,市级在县级工作的基础上应增加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内容,省级在市、县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通过开展风险监控,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促使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变,改变以往质量安全监管只依赖监督抽查的微观管理,改为以监督抽查为基础、风险防范为前置的宏观管控。这种建立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的动态监管模式,就是用风险监测为监督抽查导航,实现风险产品目录化,可以促进监督抽查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化解目前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检出的总是小问题、曝出的都是大问题的尴尬局面,增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提升监管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要拓宽风险信息的获取渠道。风险信息来源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风险监控体系的运行成效,是风险监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凡是与质监系统职责相关的、涉及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危害特别重大、社会影响面广、可能形成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对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者对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形成严重危害,需要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处置的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都应纳入风险信息的收集范围。风险信息来源越广,获取信息的广泛性、代表性、权威性、真实性就越大。要重视客观风险信息的汇集,从云信息中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蛛丝马迹。所谓客观风险信息就是质监系统工作以外汇集的质量安全信息,主要是与国外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合作收集的国际产品信息;所谓主观风险信息就是质监部门主动安排的风险监测或产品监督抽查等汇集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主要是生产许可、注册备案、强制论证、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执法查处、监督抽查、市场准入、标准制修订、产品质量鉴定、口岸检验检疫等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产品信息;质监部门主动计划安排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和系统各级开展的风险监测获取的产品质量信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组织、研究机构、企业及产品下游使用单位等向质监系统通报的产品风险信息。

要科学划定风险的监测范围。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识别、捕捉风险源,集中力量管住风险目标,遏制发生质量安全风险的可能性,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一要盯紧产品本身带有的质量安全风险。二要严厉打击监管客体带来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要重视监管者主体自身带来的风险。监管主体的风险是最具破坏性的风险,比起其他任何风险都难以防范。

要提高风险分析的效率效益。风险分析是及时有效地确定质量安全风险性质、实施风险处置、化解质量安全危机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坚持借力、借势、借脑的工作思路,建立一支权威有效的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其次,要按照监管的领域、环节和产品类别区分,准确定位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路径。再次,要采取点、线、面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精细量化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程度。实施综合评估就是要全面查找各种质量安全风险,消除存在风险的死角和盲区,把产品与企业、产品链与全行业、产业集群与区域产品以及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估,进行有机的结合。第四,要贯彻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要求,客观定性质量安全风险监控范围。要适时调整风险评估的品种、项目和技术指标,扩大风险分析的覆盖面。要将业务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风险处置等风险纳入风险分析的统一流程,从而提高风险分析完整性和整体成效。

要建立健全风险的处置机制。及时实施风险处置,有效控制质量安全问题发展蔓延,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要建立健全风险处置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各级质监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常态化的演练,做到一旦遇到质量安全风险都能不失时机、从容处置,确保风险处置的效果。要严格落实应急优先、处置依法的原则。按照风险信息划分的等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和现行的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处置;对一时不能采取准确处置方案的风险,要视情实施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酵母反应,导致风险扩大;对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处置的,要及时沟通,协调一致,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情况,争取处置行动的步调一致;对风险处置的情况要及时形成报告、记录信用档案。要突出风险处置的重点。要把质量安全风险解决在企业现场和风险原点,防止风险由个别产品演变扩展成同类产品的风险,由个别企业演变扩展成行业风险,由个别地区演变扩展成全域的风险;要严肃属地管理的责任,防止监管体制分级管理下区域保护的产生,避免区域性的质量安全风险处置受到人为干预、体制干扰,以至丧失最佳处置时机,影响处置效果,放大危害范围。要灵活应用风险处置的方式方法。要根据风险危害的程度和风险源的范围大小,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依法处置的态度,采用单独或复合的消费警示、危害明示、产品召回、产品退市、标准修订、行业整顿、执法查处、市场准入、强制淘汰等方式处置,切实把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社会影响降低在最小限度。

(安徽省质监局副局长 梅德林)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786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