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明,ISO/TC255首届主席,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工程系。现任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处长、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5)秘书长,先后组织农村能源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80多项,其中主持和参与1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书籍4本,发表论文40余篇。
ISO/TC255主要负责沼气开发和利用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目前有正式成员国24个,观察员国16个。这是我国在沼气国际标准领域的重要突破,对掌握国际沼气标准化工作的话语权,服务我国节能减排战略,扩大我国在沼气开发利用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已经过去了5年多了,但是对于那个历史性时刻,李景明仍然记忆深刻:2010年5月,对中国沼气标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0多个成员国网上投票,正式通过了中国组建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ISO/TC255)的提案,并且同意由中国承担该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中国沼气标准专家李景明研究员成为首届主席。
“这是国际上对我国沼气标准领域工作的一种认可。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将中国的沼气标准输出,从而引领行业在全球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制定比较倾向于我国技术、市场的规则,对我国的技术、产品进入世界贸易流通领域也是非常有利的。”谈及这一国际性的沼气技术委员会以及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时,李景明神情中流露出喜悦。他解释说,这跟我国在沼气建设方面的成效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包括产品技术条件、测试方法等在内的标准体系,并发布和实施沼气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56项,此外还有10多项标准正在等待批准发布和制修订。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沼气标准“覆盖广、成体系、适用性强”。发达国家沼气的应用主要关注工业化领域,由于国情、历史原因,我国还关注农村、城市、交通,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沼气标准适用性更广、更强。
今日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在沼气基础研究方面给予了很大投入,形成的众多科研成果转变为了相应标准。这些标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指导了沼气行业健康发展。从2003年开始,中央政府每年投入上十亿元资金推动沼气行业大规模发展,其间涌现的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倒逼我们制定与修订标准,从而规范了市场,引导沼气产业持续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在标准国际化过程中,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不过,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因素制约和挑战。”谈到优势的同时,李景明也对沼气标准国际化进程中的资金投入与人才短缺深感忧虑。
“我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活动的经验非常不足。我在担任TC255主席之前,从未接触过国际标准,对整个国际标准制定的程序也不是特别清楚。因为这个程序非常复杂,规则逐年变化。其他成员国专家参加的国际活动多,他们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
李景明知道,作为TC主席,应该采取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来组织所有委员会成员国的代表共同研究和探讨开展沼气国际标准化工作。但从感情上和内心深处,他还是更多地愿为中国着想。在担任主席的两年时间里,李景明鼓励中国的专家代表,率先提出了两项沼气国际标准提案。一项是《户用沼气标准》,涉及到户用沼气产品本身的技术条件,性能的测试方法,施工验收的规则、规范等。户用沼气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较多,但因会上的发展中国家声音较小,两次讨论之后被暂时搁置了。
另一项国际标准提案是由中国专家牵头在做的《高温火焰燃烧器标准》,这是配合大中型沼气工程,从安全、环保的角度提出的。当沼气生产压力不稳定、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高温火焰燃烧器将压力排泄掉,将有可能要泄露到大气当中的甲烷气体烧掉。若甲烷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二氧化碳的21倍。“在今年4月召开了TC255的第二次会议上,原则上讨论通过,已经可以继续往前推进了。”李景明希望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将其变成国内的采标标准,引导国内沼气行业关注安全与环保问题。
对于中国沼气标准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李景明建议,首先提升我们的标准编制水平与标准执行能力。他认为,“标准要可执行,而不仅仅是科研成果,这样我们的标准才有走出去的可能。此外,我们的标准还要适应国际科研市场的发展与变化趋势,才能形成标准走出去的更大优势。”
同题问答
问:您觉得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答:标准体系比较完整,支撑标准体系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讲比较高,是我国沼气标准走出去的最大优势所在。
问:您认为中国标准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人员的能力,包括对国际标准组织程序、制定方法的掌握能力以及交流的语言水平。
问:您对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出的最佳建议是什么?
答:尽可能的通过把中国的标准转换成国际标准,把中国好的技术、产品输出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