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在冲泡时就好像仙女慢慢地飘落下来。”首批江苏苏州市碧螺春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跃文在形容冲泡碧螺春时,极尽赞美之词。在他的眼里,碧螺春就是个“小姑娘”,冲出来的茶水里都充满了春的气息。
的确,被誉为“茶中仙子”的碧螺春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碧螺春全部采用嫩芽制成,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
据当地茶农介绍,碧螺春茶采摘具有3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嫩芽叶背后有茸毛,新鲜时肉眼看不见,制成后才显露,这是碧螺春茶最大的特色。制作500克特级碧螺春茶约需7万个左右的嫩头,为全国名茶之最。制作特级碧螺春不仅要求嫩芽幼嫩,还要大小、长短整齐匀称,嫩芽叶长约1.6~2.5厘米。因此,炒制前必须对采摘下的每一个嫩芽逐个挑拣、清除杂质、去掉大片。
三分靠原料,七分看炒功。这是茶农间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地向记者演示整个碧螺春炒茶的过程,施跃文亲自上阵,一边炒制一边讲解:碧螺春茶是当天采摘,当天炒制的,沿用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炒制一锅碧螺春茶约需35至40分钟,要经过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4道工艺,炒制过程全凭炒茶师的一双手,炒时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样炒出来的碧螺春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碧螺春茶在民间有工艺茶、功夫茶之称。他说,碧螺春茶的搓团工艺是绿茶中首创的,也是形成碧螺春茶茸毛披覆外观特征的原因。在经过杀青、揉捻工序后,炒茶师开始从锅中抓起一把把茶叶,在手中反反复复揉搓,直到将嫩芽搓成一粒粒螺蛳状,这时的碧螺春茶才会满身披着白色的茸毛。
由于碧螺春茶声名远扬,自然也会出现假冒、滥制现象。近年来,苏州市质监局努力探索保持碧螺春茶品牌、提升茶农收入的路子。今年是质检总局批准洞庭(山)碧螺春茶实施地标产品保护的第13个年头。在质监等政府部门的共同监管下,碧螺春茶的生产和消费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建立了产品国家标准、茶叶生产省地方标准和二维条码防伪保护系统,实施了茶叶生产许可、产品质量抽查、名牌推进战略等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该区传统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局今年启用新设计的保护标识,具有“原产地专标+一品一码+二维条码防伪”三合一功能,引入手机扫一扫和碰一碰的查询功能,使广大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扫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