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计较“鞭加背”——专访宁纺集团董事长苏瑞广
发布:2015/09/16 08:53:58,浏览:1523

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

在苏瑞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鞭加背”。3个字,有着鸾翔凤翥之势。

1973年创建宁纺,并带领企业从23名职工、16台手换梭旧布机、9间简陋厂房、固定资产1.9万元起家,艰苦创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成目前拥有16家成员企业,总资产15亿元,员工5000名的大型企业集团,被誉为纺织战线的“长青树”。

苏瑞广参加工作整整60年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全国劳动模范。1935年出生的他今年整整80岁,但精神矍铄,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意识超前,依然奋战在企业管理第一线,经常出差在外。他书写的传奇,在今天全国纺织行业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人。

“‘鞭加背’,代表着一种精神,如鞭在背,催人奋进。工作就是要有这种自我加压,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苏瑞广眼神非常坚定,他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宁纺就将竞争模式引入企业内部。将原来的织造车间一分为二,成立织造一车间和织造二车间。两个车间谁也不甘落后,都变着法提高产品质量,甚至互相之间“偷”技术。你到外取经,我到外学习,在这种谁也不甘落后的精神下,彼此进步很快。现在,台班产量和用工在全国同行业排在领先地位。后来,宁纺成立服装厂,也是两个厂,经营机制也是互相借鉴,发展势头非常好。就连职工食堂,都是由开始的一家变为两家,近年来又引进多家个体户。给自己找个对手,这就是“鞭加背”精神。

印染及后整理对纺织行业上下游依赖性较大,上游纱线、坯布的生产质量和工艺路线会直接影响到染整产品的成本和效果。下游服装面料的信息可减少染整产品的盲目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纺织行业内上下游产业间缺乏有机的协作,上游为下游服务的意识不强,整个生产链中的脱节现象严重,印染产品与面料脱节,面料和纺织坯布脱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目前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要想争得客户,只能靠质量更好、靠价格更有优势。怎么做到质量更好,要靠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把控好。怎么靠价格更有优势,必须依靠每一个环节去省钱,就是节能降耗。节俭精神、技术和人。然而,人是关键。这就是企业经营之道,这就是我们对“鞭加背”最好的理解。

“不谈我们具体是怎么把控质量的,我想你们去厂区看了以后,我什么都不用说了。我只想谈谈管理层面的东西。”苏瑞广显然谈兴正浓,我现在“一日无为,三日不安。”

2005年第2期的《企业文化博览》杂志上,一篇介绍宁纺经验的文章《集聚发展的原动力》中这样写道——“企业精神代表了企业的整体追求。良好的企业精神就像一个无形的磁场,能够将职工紧紧凝聚在一起,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顺利进行。建厂初期,在‘工作不论环境优劣,劳动不计报酬多少,生活不讲条件好与坏,创业不怕困难大小’的企业精神鼓舞下,一个只有23名职工、16台布机的作坊小厂,形成了一个大型集团化国家二级企业。”这就是“鞭加背”精神。我们干企业,只有自我加压不断向前。

现在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我们更需要的是这种精神,只有“创业态”没有“守业态”。过去,我们只注重了外贸市场,现在我们必须回过头来牢牢的抓住内贸市场;过去靠规模速度,现在必须向质量效益转型;过去靠单一化,现在必须走多元化才能发展企业。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99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