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有学问,人们常用“肚子里有墨水”形容。当然,这只是比喻说法,若真把墨水喝进肚子,学问增加不了,倒可能生出病来。前不久,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不小心喝下被同学恶作剧搀和进墨汁的水,结果出现头晕、胸痛、呕吐现象,医生诊断是苯酚中毒。苯酚即来自恶作剧同学使用的“一得阁”墨汁(经查为假冒产品)。
事实上,即使不是恶作剧,学生们若长期接触有问题的墨汁,同样会造成身体健康危害。与墨汁一样,其他任何文具,只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健康安全隐患。
媒体不止一次报道学生误吞笔帽造成窒息的事件,作为罪魁祸首的笔帽都是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国家强制性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书写笔、记号笔、修正笔、水彩笔等的笔帽应满足笔帽尺寸(垂直进入直径为16毫米的量规时,不通过部分大于5毫米)、笔帽通气面积(笔帽体上需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及笔帽空气流通(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气量为8升/分钟)等条件。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减少使用者误吞后窒息的危险。显然,那些制造窒息事件的笔帽或者尺寸不够,或者没有气孔,总之是不合格产品。
潜藏在不合格或伪劣学生用品中的安全隐患还有很多,要罗列出来其实很简单,只要对照《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进行逆向推断,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都可以圈定为隐患。比如,《要求》规定文具不能有棱角、毛边,不能刺手,儿童用剪刀顶端应为圆弧形等,那么逆向推断,文具有棱角、毛边,剪刀顶端锐利,很容易划伤、扎伤人,因此这都是隐患。当然,有些隐患是不可见的、潜在的,它们更多存在于那些新型“创意”文具之中,尤其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的商家为了满足低龄学生群体的好奇心理,推出荧光笔、芳香橡皮、发光信纸等文具,这些文具虽好看好玩,但其“创意”大都是由化学添加物完成的,它们很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有毒物质。
尽管学生家长们很关心学生用品的安全性问题,但他们大都是有心无力,因为他们对学生用品国家标准知之甚少(调查显示,90%的人并不知道笔帽上的小孔可以救命),而对于标准中尺寸大小的规定,他们也不可能在买东西时带着测量工具实地测量一下看是否符合标准。实际上,这活是由生产者、销售者和市场监管者干的。若生产企业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正规厂家,销售商是严格按照市场规范经营的正规商家,而监管者对上述企业也尽到了监管责任,那么学生和家长只要到正规的商场购买就不用担心学习用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问题是,在正规厂商之外还存在大量非正规者,加之监管亦有不到位的时候,造出来而又没看好的不合格产品很可能就进入到地摊、小店,安全隐患由此就埋下了。人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一些居民小区及学校附近的小文具店,其所售文具目测大都很粗糙,其进货渠道貌似并不正规。有的文具外包装上看不到几个字,甚至连厂家标识都找不到;“通过IS9001”“符合国际标准”“达到欧美标准”等说辞,油墨脱落,怎么看怎么像是假的;而像什么“健康环保”“安全无毒”之类文字说明,更让人觉得是在自说自话,没有什么可信度。
怎么办?除了像专家们惯常提醒的那样“尽量到正规大商场超市购买商品”外,更要紧的当然还得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行动起来,加强对文具市场的监管,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