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来对质量的不懈坚守与持续创新,让通威站上了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领奖台。近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全国饲料行业首家、也是四川民营企业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坚持以质取胜,才能实现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有尊严的崛起。”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能够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不仅代表着社会各界对通威多年来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肯定与褒奖,更将激励企业自身的质量责任感和勇于竞争的信心,为通威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供应商吹响“质量号角”。
通威股份是一家以饲料工业为主,同时涉足水产研究、水产养殖、动物保健、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的大型农业科技型上市公司,是四川省首家年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农业上市公司,也是我国农、林、牧、渔领域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通威的快速稳健发展,与我们始终将质量战略置于核心地位、全力支持质量工作优先发展的‘大质量观’密不可分。”作为曾在全国两会上率先建议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二五”规划的知名企业家,刘汉元为通威的每一步发展都打上了深深的质量烙印。
近年来,通威不仅将“质量立企、质量兴企、质量强企”的质量方针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还在全国首创了“133质量管理模式”——基于一票否决权的“三线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在全集团内严格实行总经理、品管、财务3条线专线直管的管理模式,实施“质量一票否决”的刚性制度,同时实行品管专业化职能线的3级管理模式,分公司、片区、总部3级层层严格把关。
“133质量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是真正激活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让崇尚质量成为每个通威人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采访中,刘汉元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小故事,通威股份副总裁兼华东片区总裁王尚文每次下市场,都要亲自尝一尝通威自己生产的饲料,每年大概会嚼上好几百克。“这既是对市场和用户敢于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公司产品质量的高度自信。”
现代质量管理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据刘汉元介绍,通威股份在企业内部明确提出了“科研经费上不封顶”的政策,先后投入数亿元建立起中国农牧行业实力最强、研发设备最先进、人才实力最雄厚的八大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并成立了由众多“两院”院士担任特聘专家的通威研究院。
打造出一艘享誉全球的农牧业“技术航母”,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得以互认。目前,通威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近10项,拥有专利技术200余项。公司还常年与美国奥本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成功推出了“通威鱼”“太丰鸭”“春源冷鲜肉”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安全食品品牌,其倡导的“安全、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已深入人心。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威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不仅连续24年稳居水产饲料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更打通了一条从农田到餐桌、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的产业化链条,大大提升了中国农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作为全国首批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及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养殖领域的国家级示范企业,通威股份还在行业中率先采用世界先进的动物养殖电子标识技术,对旗下的“通威鱼”“春源冷鲜肉”等产品的生产、养殖流程进行严格监管和全程监控,建立了饲料、防疫、用药、检疫、检验等信息的电子档案,使每一条鱼、每一头猪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通过这一电子信息管理方式,既实现生产监控,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也方便消费者查询和政府监管,实现了养殖食品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肉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吃上真正的“放心肉”。不仅如此,通威独创的养殖产品肉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方法体系,填补了生鲜、冷鲜产品生产的国内空白,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目前,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涉足农业和光伏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通威正在大力实施“互联网+渔光一体”战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生态渔业与光伏产业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引领中国水产养殖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革命性转变。
在群雄逐鹿的国际赛场上,通威用质量捍卫着中国品牌的尊严。2007年,通威走出国门,进军东南亚,迅速成为越南等国饲料市场最强势品牌之一,为“中国制造”赢得了良好口碑。在第13届国际认证联盟(IQNet)年会上,通威被授予全球质量管理创新奖。目前,通威品牌价值已跃升至334.15亿元,连续12次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
“要实现质量强国梦,必须打造一批能与国际顶尖品牌相媲美的‘中国制造’‘中国服务’高端品牌。”刘汉元表示,特别是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要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多尊严,必须要打赢这场质量硬仗,生产出更高质量、更能打动人心的产品,在改善质量供给、提振消费信心的同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向“质量时代”。